張群崧 楊翠霞 李睿煊 趙陽陽 宋明亮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具有強調發散、創意思維的學科特點,該專業大學生是比較適合創新創業的群體。本文以陽明心學為基礎,分別對“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核心理論進行論述,從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理想、人格、意志精神等方面進行引導和梳理,探討陽明心學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應用,達到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心學;藝術設計;創新創業
藝術設計行業的繁榮發展不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還能提高人民審美層次和精神文明。高校作為與社會直接接軌的教育群體,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結構,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任務背景下重要命題。陽明心學蜚聲中外,影響深遠,“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講話高度肯定了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1]因此大學生用心學認清自己,堅定自己的理想同樣是中國夢夢想成真的基石。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服務地方發展,還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人才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防止人才外流做出貢獻。
一、“心即理”,主體意識的生成
“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基礎。王陽明在少年時代就認定天下第一等事是“做圣人”,“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這種強調主體意識的“心即理”思想得出之后,他內心的理想越發堅定。
從“心即理”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業志向、創業精神即是對主體意識的挖掘。“主體意識即自我意識,是人作為主體對自身地位與價值,目標與能力的一種自覺意識?!盵2]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3],“立志”就是下定決心,是主體意識的萌發。藝術類大學生擅長形象思維,善于聯想又善于發散思維,比較感性,當設計處于初始階段時往往想法豐富,迷戀于創作的意境,當有藝術靈感時激情滿懷,但往往紙上談兵,或者到艱苦階段,缺乏對危機處理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從心理上以積極的心態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強調“復心體之同然”的修養功夫,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此實現人之為“人”的主體價值。創業與創新是非常艱苦的,甚至面臨多次失敗,那么堅定信念,強大內心承受力,磨練意志,不忘初心對其將來成功之路有非常大的益處。
二、“知行合一”,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最重要的核心思想?!爸泻弦弧敝傅氖窃谌说膶嵺`過程中,“知”和“行”呈現同一性。藝術設計作品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理念”是形而上的,感性顯現是物質層面的表達,是學生們的天賦與勤奮、理念與技法、思想與實踐的綜合體,從文本層面上講就是“知行合一”。藝術設計專業是將藝術、技術、科學相融的交叉性學科,是將藝術與科技迅速轉化成生產力而發展起來的實用藝術學科。[4]
藝術設計專業把“知行合一”的方法論滲透到創新創業的教學當中,尤其針對剛入學的新生至關重要。“知行合一”是主體自我心中的合一。“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親自體驗過或者了解了行動之后結果的“知”才是真知,懂得如何行動更是真知的基礎,真知與行之間是自然發展的過程,知與行互為因果,不可分離。藝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更需要認知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創新不是創造不切實際的形式化作品,創新與創業都要結合實際。藝術類高校應對設計工作室進行資金支持,從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與設計思想的結合角度進行實驗教學,多媒體化、信息化、數字化的多維實踐啟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在培養模式方面增加校與企業等部門的合作,促進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跨學科跨鄰域的綜合教學培養,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對認知自己的優勢有更精確的定位,為創業方向做基礎。學習方式由“知”入手,導向“行”,即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碰壁和失敗中探索創業成功的“知”,使“知”和“行”轉化為主體的知和行。藝術類院校要針對自身學科優勢、教學特色、辦學理念,以“知行合一”為方法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發展創業人才培育體系。
三、“致良知”,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職業化精神
陽明心學的“致良知”也被稱為道德論,但本文強調的是教人心性涵養,完成藝術從業者的理想實現的必備素質—獨立人格和職業化精神。藝術工作者因為專業性質的特點,作品的表達會對大眾審美趣味、道德、社會風氣產生一定影響,設計藝術作品的格調高低體現創作者或出品公司的品味,獨立人格的重要性在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者還肩負著一定社會責任,不因大眾低俗趣味降低創作標準,創作主體要有較高、較豐富的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甚至要有讓中國設計藝術確立國際地位的鴻鵠之志?!爸铝贾睆穆殬I化精神角度解讀,是旨在藝術設計的創作、生產、合作、競爭等活動中要尊重法制、規律、環境、文化的價值取向和合理的人生態度。職業化精神還體現在對企業的管理方面?!傲贾谌诵模瑹o間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睆钠髽I管理者的角度,用良知體察他人,贏得人心、激勵下屬,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重要作用。藝術家個人“致良知”成為有較高職業操守、高尚藝術品德的藝術工作者,影響時代的精神文明,一個企業致良知,將是國家和民族的幸事。
心學實質是一種認知與涵養方法。作為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的必要鋪墊的理論模式,探索面向新生的創業教育是必然發展趨勢。樹立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獨立人格、驅除功利的學習心態和創新創業的崇高理想,練就意志力、提高修養、擴大了學生的意識維度、思維廣度、即使方向轉變仍然能從另一領域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黃明同.陽明心學與中國早期思想啟蒙[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第12卷 第5期,1
[2]王路平.王陽明“龍場悟道”對現代人精神追求的啟示[J].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第48卷,第1期,8
[3]趙常春.高校設計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才智2017.05
[4]謝火木 劉李春 鐘杰 翁挺.構建“一體思翼”實踐教學體系 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7.第8期,41
作者簡介
1.張群崧(1987-),女,碩士,講師,現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等研究工作。
2.楊翠霞(1976-),女,河南禹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設計研究。
3.李睿煊(1973-)男,碩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等研究工作。
4.趙陽陽(198-)女,碩士,講師,現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等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2016年度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我省地方本科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轉型發展調查研究”(GHZD160013)。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項目(18YJA840006)。大連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LX16094)
(作者單位:1大連工業大學;2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