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并購是為了獲取其他公司的控制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其必將導致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一系列的重大變化,打破舊的利益格局。在這一過程中,控股股東、公司管理層、債權人、小股東以及其他利益方都會成為利益爭奪的主體,他們必將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為各自爭取最大的利益。而股東作為公司的所有者,其利益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
關鍵詞:小股東;公司并購;股東權利
雖然各個股東所享有的股東權利是相同的,但在實際情況中又是不平等的,并購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管理層等主體都擁有實力上的優勢,相比之下,小股東既沒有話語權又沒有團體,小股東的利益被犧牲或侵害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需要對小股東進行傾斜保護,以達到實質上的平等。我國《公司法》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中逐漸確立起保護弱勢群體的原則,具體到小股東的權益保護上,《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有所體現,但現行立法仍有不足之處。本文主要對公司并購中小股東處于弱勢地位的現狀和原因作淺顯分析。
一、小股東在公司并購中處于弱勢地位的表現
1.在股東會議中的弱勢地位
股東會議在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居于很高的地位,公司的重大決策必須經過股會議表決通過,公司合并的決議就屬于這類決議。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股東必須對公司的重大事項進行掌控,但要求所有股東對每一事項都持相同意見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方式來得出結論,這個方式就是資本多數決原則。根據資本多數決原則,持股比例越高的股東的表決力越大,這樣的話很容易造成持股比例高的股東不考慮其他股東的意見而達成決議,也可能造成持有相同意見的股東聯合在一起達成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分散的小股東持股比例低,而且很難聯合在一起,他們的利益訴求就會被忽視,甚至被犧牲。小股東難以通過股東會議表決來為自己爭取利益。
針對這樣的情況,《公司法》建立起異議股東股份回購制度,但相關規定仍有不足,不能完全解決現實問題,小股東也不一定能通過該制度得到自己所期待得到的利益。此外,《公司法》對股東會議表決特殊事項的規定也有待完善,正是由于立法的缺陷,使得本在資本多數決原則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小股東更加沒有保障,其在股東會議中應有的股東權利難以有效行使。
2.在執行機關中的弱勢地位
董事會是公司的執行機關,隨著股東會主義向董事會主義的轉化,董事會在公司中的權力越來越大。而通常在公司并購中,被合并的公司將喪失法人資格,其管理層也將會被更換,管理層將面臨失業,他們手中又掌握著管理權,他們必然會積極采取策略避免并購,但一味的反收購并不一定是最優策略。而且他們也可能在這樣一個時機為自己牟取利益,泄露公司秘密,壓迫小股東等。另一方面,控股股東對股東會議的決議以及董事會成員的選舉有著重要影響,不可避免的導致董事會及其聘任的經理主要被控股股東支配。小股東的意思無法得到董事會的執行,而且董事會、經理可能會為了控股股東以及自己的利益犧牲小股東的利益。
3.在資產評估中的弱勢地位
資產評估是公司并購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并購結果。資產評估會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和專業的評估方法,需要制作大量的文書,是一個十分繁瑣的過程,而廣大的小股東通常都不具備這些專業能力,很難對這些問題進行獨立的分析。而且隨著股權日益分散,大多小股東不會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小股東不會參與進資產評估的過程,也很難對資產評估結果發表意見。而控股股東有著公司的控制權,資產評估材料和評估過程往往由他們掌控,缺乏及時有效的披露和監督。
二、小股東在公司并購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原因
1.資本多數決原則的濫用
控股股東由于擁有對公司的控制力,在公司的人事、業務和決策上擁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而這種權利產生的根源就是資本多數決原則。資本多數決原則,是指在股東在股東會議上行使表決權時所產生的影響主要取決于自己所擁有的公司股份或者對公司資金的投入比例上,而形成決議必須要擁有多數表決權的股東們的一致同意。
股東的投資是以贏利為目的,每個股東都有自己的出發點,而一股一權的原則很好的調和了股東之間的矛盾。投資越多的股東所要承受的風險也越大,相比于其他小股東有更大的動力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并且會致力于為公司獲得利益,因此賦予其更大的話語權也是理所當然。這種表決力上的優勢為控股股東帶來公司經營管理的控制權,再由于《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控股股東對公司人事(董事及經理等)的選任也擁有相當大話語權。通??毓晒蓶|是以公司經營發展為出發點而行事,這其中也包含小股東的利益,但是也可能出現控股股東利用自己對公司的支配力和控制力,壓迫小股東,侵害公司,這就是資本多數決原則的濫用。這種濫用資本多數決的行為將會導致股東實質上的不平等,“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小股東的權益處于無法得到保障的境地。
具體到公司并購行為中,控股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原則的行為體現在:通過不利于本公司的并購決議,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而采取一些違法行為,結果卻導致公司陷入困境,也可能控股股東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而欺詐小股東;惡意轉讓公司控制權,這一點在排擠式合并中尤其突出,其惡意將股權出售給并購公司,并購公司因此拿到公司控制權,設法將小股東從目標公司中排擠出去,嚴重侵害小股東。
2.控股股東誠信義務和董事信義義務的缺失
控股股東誠信義務和董事信義義務都是道德義務的法律化,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研究較早,我國的法律法規也有所體現,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公司控股股東和董事本來在公司中的角色并不需要承擔法律規定以外的責任,但由于控股股東和董事實際擁有更多的權力,處于相對優勢的地位,他們必須遵守人與人交往和日常經營的基本道德規范,并且有必要將這種道德規范上升到法律層面,擴大其約束力。但由于我國的相關規定并不完善,公司控股股東和董事缺乏約束,沒有相應的義務要求以及懲罰機制,他們濫用權利損害小股東和公司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3.小股東自身的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行投資,其目的并不是參與投資公司的經營管理,而只是為了獲取短期的利益,首先在投資目的上就注定小股東難以在公司中取得話語權。而且小股東大多對所投資領域的自身專業知識的匱乏或話語權小,對股東會參與度低,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不熱心。除此之外,小股東往往不愿意充當監督者的身份,不愿意付出相應的時間與精力,而希望其他股東承擔起這個責任,從而導致公司的監督制約機制缺失。
涉及到公司并購的相關事宜,多數小股東缺乏對財產清單和資產負債表制作、經濟效益規劃等專業知識,很難進行正確的判斷。在小股東的權益遭受損害時,他們也很難意識到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而且小股東過于分散,很難聯合起來進行對抗其他壓迫勢力。基于小股東的種種不利條件,控股股東或公司管理層有更多肆意的壓迫小股東。
參考文獻
[1]涂小雨,段玲玲.論我國小股東權益保護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8(29):22-23.
[2]陳文婷,李善民,劉中華.要約收購制度改善與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8(05):186-197.
[3]王姿淇.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東權益保護——以信息披露為視角[J].企業合規論叢,2018(01):274-290.
作者簡介
張成(1986—);女;湖北;漢;本科;研究方向:房地產收并購、城市更新
(作者單位: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