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引言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年輕人越拉越多地接觸到西方文化。染著黃頭發,聽著搖滾樂,觀看NBA比賽直播的年輕人數不勝數。但是,對于年輕一代和整個社會來說,西方文化目前對中國的影響究竟是什么?為了更清楚地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到西方文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將其分為四個方面:時尚,食物,住房和溝通。盡管中西方有著根深蒂固并且截然不同的傳統,但中西文化之間的沖突最終將轉化成一種相互交融、和諧共處的局面。
1.日常生活中的西方文化影響
1.1時尚
毫無疑問,中國大城市的購物中心充滿了國際知名品牌。VERSACE,GUCCI,CHANEL,YSL,LV,LOEWE......你在街上遇到的任何年輕人都可以告訴你世界上一些偉大的時尚品牌,并向你展示Gucci專賣店的位置。像YOUNG這樣的時尚電視頻道隨時向時尚人士介紹最新的時尚潮流。在生活方式和發型方面,中國的時尚也正在變得西化。經常可以年輕的中國人把頭發被染成各種顏色。近來美劇里很火的北極星小姐姐帶動很多年輕人把頭發染成了墨綠色。
與平淡無奇的過去相比,體育和娛樂已經成為現在生活的調味劑。你看到年輕人在玩各種國外傳來的電子游戲。NBA、西甲、意甲的比賽,對于他們來說,比任何國內同類賽事中都更有吸引力。在NBA賽季期間,CCTV的體育頻道幾乎每天都在播出這些賽事。在中國幾乎沒有年輕人不認識大衛·貝克漢姆、梅西和C羅。西方的運動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比賽和對足球偶像的崇拜。籃球和令人興奮的極限運動也是如此讓年輕人著迷。
至于流行藝術,戲劇和電影都無法擺脫西化。京劇和典型的中國革命電影很遺憾被慢慢拋棄。在現代戲劇和好萊塢電影的包圍下,中國傳統藝術正漸行漸遠,將主場留給了對手。好萊塢每年在中國市場上賺取數十億元人民幣。中小學生是受外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族群。他們更喜歡《小豬佩奇》或《哈利波特》,而不是國內制作的動畫片和書籍。
1.2食物
從肯德基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起,快餐就開始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直到今天,麥當勞,肯德基和必勝客已成為年輕中國人經常光顧的餐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中國人沒親身體驗過這種飲食文化所謂的優點。到2016年,肯德基在中國的門店數量超過了五千家,母公司年銷售額400多億,與此同時,麥當勞也繼續在中國擴張。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表明,大都市的人口在食物口味方面正逐漸習慣于美國化。
另一方面,西方飲食習慣每天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午飯后喝咖啡。星巴克和COSTA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年輕人不斷尋覓著充滿異國情調的新餐廳。對我們來說,品嘗外國食品,特別是西餐,是時尚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3 住房
相比之下,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落到了一個角落。在許多傳統節日中,只有春節仍然被大肆慶祝。許多其他節日,如元宵節和端午節被年輕人所忽視,他們更喜歡慶祝洋節,如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和圣誕節等等。而年輕人中婚姻觀和性觀念的西化,也激怒了老一代。根據針對2000名年輕北京人的問卷調查,在回答“即使他們不打算結婚也會和戀人發生性關系”這一問題時,只有30%的人說“不”。受訪者越年輕,那些贊成這一觀念的人的比例就越高。支持這種做法且年齡小于20歲的人比例比30歲以上的人高16個百分點。面對這種現象,父輩和一些社會學家主張阻止西方文化對中國青年的禍害。.
1.4溝通
通信一詞來源于拉丁語“communicare”,意思是“公有化”。它有兩層含義,“宇宙的兩個部分之間的物質或能量的運動”和“信息,思想或感情的交換”。從第一層意義出發,西方文化給我們帶來了偉大的發明,如自行車,汽車和飛機,為我們提供了溝通的手段。毫無疑問,歷史上發展起來的現代西方科學促進了全人類的發展。憑借數量龐大的自行車,中國被稱之為“自行車王國”。雖然汽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但自行車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共享單車的普及之后。
從另一層意義上講,值得一提的是手機和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中國是一個擁有最多手機和互聯網用戶的國家。在以大眾傳媒高速發展為特征的時代,年輕人前所未有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因此,任何前衛的文化或生活方式都可以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據CNNIC統計,2004年6月30日之前,中國有8700萬網民,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互聯網已成為他們訪問各種文化的重要渠道。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施,人們之間的溝通日益便利。這一切都在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加快了工作節奏,提高了生產績效。
2.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自由主義思潮之后,中國青年對西方文化采取了更為理性的態度,并且不再盲從。相反,他們現在傾向于通過分析和選擇性地吸收東西方文化中的元素。2000年在天津舉行的“全球視角,青年人生活和價值觀”抽樣調查(2,500份樣本)顯示,支持西方婚姻觀和性觀念的人比例下降。例如,只有7.7%的學生和7.2%的其他職業年輕人認為“性解放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愛情的必然結果”;兩組中73.3%的人選擇“不”。這表明中國青年不再接受不分青紅皂白的西方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封建道德觀念也遭到了年輕人的抗拒。例如,在回答與“貞操觀念是對傳統人性的壓抑”相關的問題時,54.4%的學生和51.4%的其他職業的年輕人選擇了“是”。年輕人用理性和先進的文化理論來理解傳統文化。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事實上,今天我們很難界定同化青年的多種生活方式是來自東方還是西方。某些西方事物與中國人的生活混在一起,直到成為東方文化的一部分。許多年輕人都持有這種觀點。事實是,一些態度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例如,許多年輕人決定在30歲后結婚。這是在社會發展水平的要求下尋求生活質量的結果。沒有人認為這是西方影響的結果。但二十年前,這種態度會受到批評。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趨勢。
3.改變生活
在開放和多樣的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必須在面對西方文化的進步時確定自己的文化取向。在回答你為什么喜歡西方電影時,大多數中國人會說他們被好萊塢電影的新穎表達方式所吸引,而不是他們的背景和文化概念。這表明接受文化產品并不一定意味著承認或吸收文化。如果你問我,西方食物為什么讓我著迷?我會回答你只是為了改變口味。肯德基推出的一種帶傳統烤鴨醬的炸玉米餅。它在食品領域一直是一個純粹的奇跡。通過適應來實現接受。
同時,年輕一代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與其地理位置和年齡有關。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有比中小城市的擁有更多接觸外國文化的渠道,大城市對外國文化的寬容也確定他們的年輕人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最大的群體。
結論
雖然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是一項挑戰,但我們不應該害怕提及這種文化。西方文化中有許多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老年人主張在中國最好的文化傳統價值觀中鞏固對年輕人的教育。只有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我們才能充分吸收最好的外國文化產品。
(作者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