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霜
摘 要:在華夏文明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和田玉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在歷史的不斷更替中為華夏文明增添了多姿多彩的內容。本文對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和田玉進行簡單介紹,分析如何通過和田玉的不同特征進行鑒別。
關鍵詞:和田玉;分布;特征鑒別
引言:和田玉,與陜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并稱“中國四大名玉”。因和田玉最早出產自新疆的和田地區,因此以“和田”命名,但是和田玉,并非僅僅包括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與在后期我國的青海地區、俄羅斯、韓國開采的,與新疆和田地區開采的玉的成分一致的軟玉,統稱為和田玉。
一、和田玉不同產地分布
現階段,我國的和田玉產地主要為新疆和田、青海、遼寧岫巖和寬甸、貴州羅甸和廣西大化,國外的和田玉產地主要有俄羅斯、韓國和加拿大。本文主要介紹分布于新疆、青海以及俄羅斯的和田玉。
1.新疆和田玉
新疆地區的和田玉,主要分布在位于新疆境內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侖山至阿爾金山一帶,西起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干,中經和田地區,東到羅布泊西南的且末,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高山上綿延了一千多公里。同時,在喀拉喀什河以及玉龍喀什河流域,也盛產和田玉子料。在整個產地分布上,質地優良的和田玉多出產自新疆整個和田玉分布帶的中間地區,即新疆的和田以及于田地區,由中間自兩邊,和田玉的質地在不斷遞減。從于田到柳什村,由車輛運輸到駝運,近150公里的路程,海拔逐漸升高、空氣逐漸稀薄、氣溫逐漸降低,近百年間極為罕見的白玉礦山就靜靜的盤踞在此。隨著大量的和田玉從新疆地區開采出來,同時在新疆地區又不斷發現新的和田玉礦點,新疆和田玉在我國玉文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寶石市場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青海和田玉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青海、格爾木與昆侖山的三岔口,發現了一處新的軟玉礦床,即青海和田玉。雖然此處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然而卻比新疆境內的和田玉礦床地勢更為平緩,開采難度較低,因此開采量較大。隨著對新疆地區和田玉的不斷開采,質地優良的和田玉資源日益稀缺,造成和田玉的市場價格極為不穩定。而青海和田玉的發現與開采,恰好緩解了我國新疆和田玉日益短缺、市場混亂的狀況,對我國和田玉市場以及玉雕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青海和田玉的透明度普遍高于新疆和田玉,色彩也更為豐富,除了具有新疆和田玉較為常見的白色系列以外,在青海和田玉之中,青色、黃色、紫色也較為常見。但是,青海和田玉中的灰色調較多,造成青海和田玉雖然顏色比新疆和田玉豐富,然而顏色普遍不正,例如較為常見的白玉、唐玉、煙青玉等。另外,青海和田玉的光澤也沒有新疆和田玉的光澤溫潤。
3.俄羅斯和田玉
與新疆和田玉、青海和田玉相比,俄羅斯和田玉的色彩更為豐富,在同一塊和田玉上,由中心至邊緣,往往會同時分布白、黃、褐、紅等多種顏色,礦物的顆粒也會由中心至邊緣開始逐漸變粗,在顏色上,與新疆和田玉中的糖玉顏色較為接近。現階段我國的和田玉市場中交易較為活躍的俄羅斯和田玉,普遍出產自俄羅斯境內貝爾加湖附近的達克西姆地區和巴格達林地區的白玉和碧玉。
二、通過和田玉的特征進行肉眼鑒別
1.不同產地的白玉特征不同
在新疆和田玉、青海和田玉以及俄羅斯和田玉之中,雖然普遍認為新疆出產的白玉的質地更為優良,然而,質地上層的出產自青海以及俄羅斯的白玉,質地并不比新疆出產的白玉質地差。因此,本文僅介紹出產自新疆、青海以及俄羅斯的白玉所具有的普遍特征,通過對比這部分普遍存在的特征,對出產自這三個不同地區的白玉進行區分。
新疆和田白玉子料成品,在點光源的照射下,于白玉的拋光面處能夠呈現出花花搭搭的斑駁色彩,主要是由于新疆和田白玉的內部結構造成的,短而細的透閃石礦物質在新疆和田白玉內部呈云絮狀交錯分布,造成拋光面處斑斑駁駁的狀態。這是將新疆和田白玉與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進行鑒別區分的主要特征。新疆和田白玉的普遍特征為顏色潔白、質地純凈而細膩、光澤油潤,同時這類特征也是其他白玉所較少具備的,因此,也可以作為鑒別區分不同產地的白玉的依據。
青海白玉的顏色與新疆和田白玉相比,會更為灰和暗,沒有新疆和田白玉透亮。很多青海白玉內部會有較為清晰而密集的呈條狀分布的水線,而新疆和田白玉卻很少出現這這種清晰的水線。青海白玉的成品的油潤程度會明顯低于新疆和田白玉。
俄羅斯白玉的主要特征為“白”。然而,與新疆和田白玉、青海白玉相比,俄羅斯白玉的成品光澤更暗,質地更為粗糙,白而缺乏油潤度,使得整個成品白的過于粗糙。同時,俄羅斯白玉內部的透閃石礦物質地較為粗糙,因此對俄羅斯白玉成品的表面很難進行拋光處理,使得俄羅斯白玉成品表面缺乏光澤。
2.不同產地的糖白玉特征不同
和田玉中糖白玉的顏色主要是由于礦物質中氧化鐵沿著和田玉內部的縫隙侵染,使得和田玉的外觀呈現出板栗色,這種侵染不同于裸露的子料表面受氧化而沁色。出產自新疆且末地區、若羌地區的和田玉以及俄羅斯和田玉中,糖白玉較為多見。由于礦點的不同、糖白玉 內部的結構的不同以及受侵染的程度的不同,糖白玉的顏色也是有深有淺、有聚有散。例如新疆且末糖白玉的顏色比俄羅斯糖白玉的顏色更“聚”,顏色凝重而界限分明。青海出產的和田玉之中,也有不少為強黃褐色的糖色玉,然而其色澤之中黑褐色斑點太多、顏色太淺,受侵染程度較深而損壞了玉的質地,因此,青海出產的糖色玉的市場價值并不高。
結語:作為我國稀有而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和田玉的價值不僅是高昂的商業價值,同時和田玉成品中所蘊含的華夏文化氣質,更是令無數收藏大家癡迷而向往。隨著近年來和田玉市場的供求關系不斷變化,艱辛的開采歷程、較少的開采數量已經無法滿足和田玉市場龐大的需求量,以次充好的現象極為普遍。因此消費者在準備入手和田玉子料或者成品時,必須保持頭腦清晰,多看、多比較,利用不同產地的和田玉的普遍特征進行鑒別,用心去體驗不同玉石之間細微的差別。
參考文獻
[1]王兵.新疆和田玉與青海和田玉結構特征的對比研究[N].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6,24(3):80-83.
[2]劉淑紅,李悠,李曉楠.淺談和田玉[J].環球人文地理.2016(18).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