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冬 魏立庭
摘 要:結合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大學體育課授課的基本情況,根據現有的基礎條件對大學體育中的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從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出發,以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課程考試改革切入點,最終通過改革尋找適合技術工程學院大學體育課的模式,從而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并受益于學生。
關鍵詞:體育;改革;綜述
1.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大學體育課程簡介
大學體育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根據我院體育師資、場地、設施、器材的實際,目前開設了普修、田徑、大球、小球、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跆拳道、健美運動等選項目體育課,本課程在一年級、二年級開課。以大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院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大學體育課程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2.明確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
2.1.通過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鍛煉身體,掌握現代體育科學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有效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2.2.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使他們掌握應付心理挫折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環境和敢于競爭、敢于承擔風險,以及能夠承受各種挫折與失敗。
2.3.通過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改善心肺功能,建立對肥胖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飲食營養等方面的保健意識和行為。了解掌握我國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學生“人人參與體育鍛煉”、“人人享有健康”。
3.教學改革情況
3.1.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創新育人理念與理論。確立了“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的課程宗旨和“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為了一切學生的終身健康”的育人理念。建立并實施了“健康育人、終身受益”的大學體育課程特色模式。
建立并實施了“五自主”選課模式。在充分考慮學生健康狀況具體差異的情況下,通過實踐研究,實現了選課模式的網絡化管理,即“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教學方法、上課時間、任課教師、學習目標”。充分實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課程內容多樣化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在大學體育課程開設的項目中為了保證每個項目的質量,向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我們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提出每門課程按課時、高標準完成,通過這個標準使大學體育課程建設始終保持在一個規范和較高的起點上,在實踐中不斷補充改進和完善并逐步得到提高。
3.2.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源泉和動力,也是教師為提高教學效果而不斷努力追求地永恒主題。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首先,召開本年度教研室教學改革研討會,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高校體育課中準備活動的改革初探”一題是課程組負責人對準備活動的教學方法提出改革方案,將在以后教學中改革適用。其次,課程組通過在教研活動中交流授課中的問題,提出改革方案解決。根據大學體育的武術項目學生掌握不好的現狀,在武術項目中增加兩個學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來提高技術水平。最后,以學院各系部、學生反饋的教學問題,我們認真分析、總結、不斷改進提高。
3.3.課程考試改革
修訂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大學體育課程學生學習評價改革方案實施。
(1)學生學習評價改革的基本原則
重視過程評價,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態度,將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有機地結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注重應用技能的訓練,將理論知識評價與應用技能評價相結合。強調能力培養,將學生課堂學習與研究能力(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相結合。考核評價的形式可用多種形式。
(2)學生學習評價的基本要求
教學評價與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相結合。既要重視對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的評價,也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評價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指導實踐的能力。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要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評價,也應重視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步程度進行綜合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對技術、技能定量評價的基礎上,應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定性評價。
(3)學生學習評價呈現方式
形成性評價(100分,占總分的30%)的量化主要由任課教師打評,在平時成績評分的過程中加大監管力度,如每周檢查教學日志的情況和每學期的學生評價,教學督導,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等。
形成性考核滿分為100分,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占30%的比例,具體包含以下兩項:
①考勤:滿分100分。每學期不定期考勤12次以上。在考勤過程中曠課一次扣除20分,請事假一次扣除15分,請病假一次扣除10分,遲到一次扣除5分,早退視為曠課,三分之一課程未到、累計十課時未到取消考試資格。考勤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70%。
②課堂表現:滿分100分。使用和玩弄手機一次扣10分,裝備不符合課程要求一次扣10分,上課學習不認真做與本課程無關的事扣10分,吃零食和口香糖的扣10分,其它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均酌情扣分。課堂表現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30%。
③形成性考核成績=考勤成績×70%+課堂表現成績×30%
終結性評價(100分,占總分的70%)的量化主要由體育教學與研究室成立三人考核小組考核。三人考核小組(由體育教研室根據課程安排決定三名教師組成臨時考核小組),任課教師作為主考參與評分,另外兩位教師作為副考參與評分。考核小組三人對同一學生進行考核并打分,學生期末考核成績由考核小組最后的三人平均值為期末考核成績。
終結性考核滿分為100分,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占70%的比例,具體包含以下內容:
①考試內容:依照各項目所定。
②考試辦法及評分標準。
期末總評成績=形成性考核(30%)+終結性考核(70%)
(作者單位: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