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長期以來的少數民族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我國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在逐漸的融入到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活動中,同時逐漸的呈現出社會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本文從少數民族藝術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行性以及必然性進行分析,探討新文化新經濟新科技的社會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藝術及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產業;發展;探究
前言
我國少數民族藝術是源于中華民族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形成以及發展起來的藝術,我國少數民族藝術以及文化產業包含的種類有多種,其中主要包含民族戲曲、音樂、舞蹈、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在我國傳統的各民族生存方式以及整體的文化發展深刻熏染下,多民族已將藝術發展本質以及本民族對生命的感悟等精神都完美的融入到了民族藝術當中,在長期以來的歷史沉淀下逐漸的匯成了民族內在的精神,展現一個民族獨特的智慧以及豐富的創造力。
一、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的興起
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的興起是源于人民群眾在傳統的自然以及傳統的生態條件中逐漸形成并且不斷發展的。少數民族藝術主要能顯著的彰顯一個民族以及民族內部的特點和發展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變化以及科技社會的不斷發展各民族之間的藝術形式也隨著得到了巨大的變化,漸漸的展現出藝術文化的發展進程以及形成了民族相互融合的反向發展趨勢。對于少數民族藝術發展來講不僅能夠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同時能夠在形成的民族藝術形式發展的道路上體會到當代現實生活對傳統民族藝術的深刻影響力。長期堅持下去還會形成傳統穩定的少數民族藝術形式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其內在的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上都呈現一定的變化[1]。
我國經濟和科技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同時讓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質量也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促使了人們在接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能夠對傳統的民族藝術文化發展有一定的關注及重視。伴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來講,人們越是追求物質生活水平少數民族的特色藝術及產業化發展越是激烈,人們將逐漸認識到將民族藝術產品作為商品的重要性。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意義上民族藝術以及發展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在其傳播的過程中也更具現代化,同時要確保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少數民族藝術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獨特性。
二、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現存的問題
(一)現代化背景發展下的民族產業文化極具經濟色彩
以文化產業化的形式發展少數民族藝術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將呈現出很多的發展問題及發展弊端。其一,從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來看,傳統的少數民族主要的獨特性在于它的存在形式不是單純的計時性創造性勞動形式,它在民族藝術的整體發展進程中是蘊涵著眾多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價值的,同時是其他發展形式不能夠粘貼和復制的某種形式。其二,在個別少數民族的重大節日上很多少數民族始終保持著傳統的民風和民族特色展示等活動,然而隨著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部分政府部門以及相關民族文化產業化發展工作人員將獨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成都市的形象吸引群眾消費,因此,由于在少數民族藝術文化中摻雜過多的政治以及經濟元素,必將會造成少數民族文化以及產業化發展失去原有的藝術價值以及應用價值。
(二)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受大眾文化沖擊和制約
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最根本的保障便是基層人群,通過將傳統的少數民族民風以及獨特的民族特色以不同形式展現出來[2]。由于其自身的獨特性以及特殊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及青睞,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逐漸增強以及網絡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和國外文化三者的相互借鑒和交流的局面,無疑是對少數民族藝術文化以及產業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以及對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三、未來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道路
(一)少數民族藝術的傳統原生態現代市場態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傳統的少數民族藝術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原生態”的少數民族藝術發展形式逐漸的消失,“原生態”的少數民族藝術發展形式是指在傳統的自然條件和環境下形成的民族藝術,各少數民族通過自身的生活實踐以及經驗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通過廣大群眾不斷的傳播和流傳,在發展的道路中不受其他外界各方面的文化和因素干擾的文化形式。然而隨著社會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任何事物都是需要不斷的變化和更新的,少數民族藝術雖擁有其獨特性以及地域性等特性,但是在現階段的市場化藝術產品發展過程中仍是需要不斷創新和改變的,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
(二)少數民族藝術中民族藝術與大眾文化
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的大眾文化并不是單純的將思想及現實社會性作為主要的發展形式,而是將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發展形式作為主要發展趨勢,同時在發展環節中融合一定的游戲性特色,因此,總的來講民族藝術的傳統和大眾藝術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然而就民族藝術來說,傳統的少數民族藝術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基于人民群眾產生形成并長期發展的,和自然及社會勞動有著密切的關聯的。然而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民族藝術和大眾文化二者之間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共性并且在發展的道路中相輔相成的[3]。
結束語: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少數民族藝術整體發展格局和形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文化產業的發展給少數民族的藝術帶來創新和優化的同時也讓少數民族藝術融入了多方面的挑戰和機遇。在我國少數民族藝術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需要我們用積極向上的態度看待民族藝術的產業化發展進程。少數民族的發展應該與時俱進同時能夠突破傳統,形成順應時代發展的少數民族藝術以及文化產業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韓梅,馮昌華.少數民族藝術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J].芒種,2017(24):121-122.
[2]呂屏.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少數民族藝術[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70-73.
[3]呂屏.少數民族藝術與文化產業的發展[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11-14.
作者簡介
謝唯,出生年月:1987年2月、工作單位:云南工藝美術學校,職稱:助理講師、本科,民族工藝研究方向
(作者單位:云南工藝美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