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
摘 要:交通事故認定書一般是法院處理交通事故案件必備的證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對其規范性的要求就很高,我們既要呼吁完善相關制度,也要運用自身的智慧敢于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說不,打破現實司法審判中難以推翻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慣例”,彰顯法律權威。
關鍵詞:認定書;證據;采信
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公安機關通過對現場的勘察、技術分析和檢驗、鑒定后所出具的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根據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對事實推理判斷后的技術性定論,不是具體行政行為,也不能直接設立、變更和消滅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其性質屬于證據類型中的書證,證明效力高于其他證據。自2004年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將原“事故責任認定書”表述修改為“事故認定書”之后,處理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認定書定性為民事證據這一理念已逐漸被業內普遍認同,作為交警對交通事故的處理意見書,其依據的法律規定及原則與民事訴訟中的損害賠償不同,其責任認定不能等同于民事賠償中的責任分擔。
第一、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性質分析
交通事故認定書是載明相關事實與分清事故責任,為依照交通法規和其它規定對肇事者作出相應處罰提供事實依據,同時也是法院處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主要依據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規定,交通事故認定書是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所以交通事故認定書并不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它不具有行政可訴性,不服認定書的結論不能提起行政訴訟,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一次。這也決定了法院在處理交通事故案件時,應該和其他證據一樣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如不符合“三性”或者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該認定書時,法院可以不予采信。法院審理交通事故案件要推翻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內容似乎只有在理論上才具有可行性,下面就談談交通事故認定書在法院處理相關案件中一般會遇到的困境。
1、交通事故發生后,一般當事人對自己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事故的發生到底是誰的責任或者誰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不清楚,面對專業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往往都不會提出質疑,即使部分當事人對事故認定書有些疑慮,但往往不知道如何救濟或者預知到想推翻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難度很大而放棄向上一級部門申請復議;極少部分當事人不認可事故認定書對事實的認定或者責任的劃分,救濟途徑也相當有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只能向上一級主管部門提出復議一次,再次作出認定后不服事故認定書法律法規未明確其他救濟途徑,而且《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規定了多種終止復議的情形,因此大大限制了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得到救濟的權利。
2、公布交通事故認定書應遵循特定的程序。但在現實中往往存在著這樣兩種情況:一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手續不規范,有的根本沒有送達有關當事人,有的只送達當事人一方而沒有送達另一方;二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雖然將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了有關當事人,但未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出具有關證據,說明認定責任的依據和理由。所以當事人沒有機會對交通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
3、交通事故認定書作出后,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有義務向相關保險公司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所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需向事故相關保險公司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因此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書無權提出異議。在交通強制保險中,如果受害方對交通事故的發生負全部責任,保險公司只負責賠償交強險全額的十分之一,但現實中往往會出現當事人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過“溝通”后作出一個受害方負事故主要責任,肇事方負事故次要責任的交通事故認定書,如此一來保險公司就得在交強險范圍內充分賠償;在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中也同樣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保險公司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有異議卻沒任何救濟途徑,因此很多時候保險公司的權益就得不到法律保護,當事人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共同侵害保險公司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
第二、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分析
1、交通事故認定書的采信問題。作為民事證據,當事人可以就交通事故認定書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科學性提出質疑,法院應依證據規則審查其效力性及證明力,若有其他證據證明其存在錯誤,法院不應采信該證據,而應以自己審理認定的事實作為定案根據。在人損與財損并存的交通事故中,交警的事故認定書可能對原因不一的人損與財損作簡單同一的過錯認定與責任分成,所以對于事故民事賠償責任的分擔,要根據一般侵權行為要件結合證據進行核對分析,而不能對事故認定書生搬硬套。
2、法院糾錯率低,當事人翻案難。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一般都不懂得收集現場證據,也不會去收集,因為大家一般都認為這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事情,而且作為相關保險公司一般也沒有機會在事故現場收集證據。即使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制作程序不合法或者其他程序問題,法院對事故認定書所要證明的相關事實不予采信,那么除此之外,案件的相關事實又如何認定呢?法院如不采信交通事故認定書,很難用其他方式認定案件相關事實與劃清責任,因此實踐中很少有推翻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案例。
第三、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實踐思考
1、機動車駕駛人員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事故發生后除了第一時間搶救傷者外,還需具備基本收集現場證據的能力與意識,主要方法是對事故現場拍照或者攝像,收集到的現場證據是日后用以推翻交通事故認定書的關鍵證據之所在,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法院確認交通事故認定書無效后再無其他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困境。
2、當事人如果對事故認定書記載的事實或者責任劃分有異議及時尋求救濟途徑,除了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復議外,相關法律法規還應該增加可以向法院就事故認定書起訴撤銷的規定,交通事故認定書雖然道交法規定只是書證,但也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相應行政處罰的事實依據,所以事故認定書對當事人的權利影響較大,應該加強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權利的約束與監督,對于被法院依法沒有采信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責任人,有關部門應該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有涉及瀆職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規范處理交通事故案件程序,依法記錄案件事實與劃分各方責任的依據,及時制作和向各方當事人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告知當事人的異議權以及救濟途徑。重視對交通事故案件卷宗管理,做到一案一卷,資料齊全,裝訂整齊,配備專門的檔案室與相關管理人員。
4、在充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方權益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相應保險公司利益的平衡,不能為了一方的利益而損害另一方的權益。相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應該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后應當給相關保險公司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內容對保險公司責任的承擔影響較大,所以保險公司應該有權對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保險公司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分析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事故認定書,如果對事故認定書記載的事實與責任劃分以及相關程序有異議,保險公司有權且可以及時對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保險公司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異議權可以彌補事故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能力的不足。
5、法院應該依據全面審查的原則從審查事故認定的程序是否合法、審查事故認定的事實與其他證據間是否存在矛盾等方面加強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積極主動審查,如果存在矛盾則必須對事故的責任作出重新判定,防止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一裁終局,行使法院裁判權。
(作者單位: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