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毅, 趙建成, 姜劉志
(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57)
2016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對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部署[1]。2018年1月31日,廣州舉行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試點啟動儀式,2018年3月20日,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技術規定》[2],對普查清查技術進行說明,2018年7月,全國已經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確定了納入普查階段的普查對象。筆者參與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源普查清查階段的工作,對清查階段所出現的問題及思考進行歸總。
全國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調查[3],是掌握各類污染源數量、地區分布以及行業類別的手段,對了解我國污染物產生—排放—處理全過程提供幫助,為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提供參考。
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是建立健全全國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環境統計平臺的基礎,為提高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級環境統計、環境監督、執法體系提供數據基礎。
以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為契機,向公眾廣泛深入宣傳污染源普查的重大意義,動員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共同實現美麗中國。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源普查開展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為摸清工業企業活動單位的基本信息,建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基本單位名錄,為全面實施普查做好準備。圖1為工業源普查評查工作流程圖,普查員通過拉網式入戶排查的方式對從事工業活動的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確定最終納入工業源普查的名單,并規范填寫清查表格,表格內容包括企業名稱、普查小區代碼、行業代碼、企業聯系人、聯系方式以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最后質量控制單位對清查工作質量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重復率、漏查率、錯誤率,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1)

(2)
錯誤率=
(3)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源普查清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高標準、高質量做好清查工作是保障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清查結果的重復率、漏查率、錯誤率是檢驗清查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做到不漏不重、降低清查結果錯誤率,是做好清查工作的重點難點。所以本次清查工作中,為保障清查工作質量,采取以下措施:①普查分區:將普查小區確定為開展普查工作的基本地域單位,所有普查小區以道路、河流或者建筑物等明顯的地址標志為邊界,以明確清查區域界線,避免邊界周圍的工業企業被遺漏。②編制基本單位名錄:根據國家工商、稅務、質檢、統計等名錄數據篩查整合得到基本單位名錄,在拉網式清查過程中確保對名錄中企業進行逐一上訪,最大限度的避免漏查。③嚴抓錯誤率:對行業類別的判斷是清查階段的難點,在填寫清查表格過程中,要求普查員對企業的生產產品、原料以及工藝流程進行記錄,以便更加準確判斷行業類別。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受到了全國各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對整個普查工作進行引導。但普查清查階段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造成普查清查工作中出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圖1 工業源普查清查工作流程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大量的普查員進行實地入戶調查,造成普查員質量參差不齊,對清查結果質量產生影響,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普查員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高。尤其體現在對行業類別劃分方面,部分企業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較為繁多且復雜,普查員對于該部分的專業知識和理解程度不高,導致無法準確判斷劃分行業類別;②普查員責任落實不到位。某些地區啟用社區網格員進行入戶排查,但部分網格員對于所負責的區域較為熟悉,依據自己對于區域內工業企業的過往了解和個人經驗進行表格的填寫,并未深入去了解和核查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經營范圍,導致清查中企業信息與實際不符,對清查結果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由政府牽頭,通過招標的形式確定普查單位以及第三方質量控制單位,在整個清查階段,普查單位與第三方質量控制單位出現了“分工有余,協助不足”的情況,雙方未能就清查階段的信息及時溝通交流,造成任務脫節、滯后。如普查單位對實時數據未能及時共享,造成質量控制單位不能及時得到實時數據,無法及時開展核查工作,造成工作滯后。
基本單位名錄信息是最后確認納入普查階段的清查底冊,對全面開展普查階段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清查核查過程中,發現清查階段未對基本單位名錄中企業信息進行完全更新,造成清查底冊信息不準確。如清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工業企業從原地址搬離對新地址的情況應及時對基本單位名錄中的信息進行更新,某些地區僅在清查表格中填寫地址,導致最終清查底冊質量下降,對全面開展普查工作造成影響。
清查階段要求各區政府通過展板、海報等方式進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但在清查過程中,發現企業對普查工作的了解程度不深,少數企業對普查工作有抗拒心理,據不提供信息,加大清查工作難度。若某些企業不愿意透露聯系方式與聯系人,會對后續核查信息造成影響。
工業污染源普查清查階段工作是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提高清查質量,保證清查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拉網式實地調查是本次污染源普查清查階段獲取數據的唯一途徑,實地調查過程中難免存在資料漏填的情況。拓寬獲取數據的途徑,將電話回訪作為補充資料說明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清查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
強化普查員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是保質保量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的關鍵。在未來的普查工作中,可以通過兩種手段提高普查員的專業能力,一方面,普查員的選取:盡量選取具有環保經驗的人員加入到普查員的隊伍中,如環保專業的大學生等;另一方面,加強普查員的專業培訓:將普查員的培訓工作貫穿于普查工作的全過程,在普查工作開始前,聘請有經驗的環保專家對普查員進行培訓,在普查的過程中,以討論會的形式對普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進一步提高普查員的專業能力。
建立普查員獎懲制度,對于不負責任或者普查工作質量較差的普查員進行一定程度的批評和懲罰,將普查責任真正落實到每一位普查員及普查指導員的身上;對于普查清查工作完成質量較高的普查員進行一定程度的表彰和獎勵,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告,提高普查員工作積極性,同時提升普查工作質量。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地方普查領導小組、普查機構、質控單位的多方合作,如何避免“分工有余、配合不足”的情況發生是保障普查工作質量的關鍵。地方普查領導小組、普查機構與質控單位應合理安排合作方式,通過電話、QQ、微信等方式加強溝通交流,地方普查領導小組提供證明材料,方便普查機構及質控單位開展工作,同時對普查機構與質控單位工作進行協調、監督。普查機構及時充分的提供清查結果及資料,同時及時匯報整改情況,質控單位及時整理核查清查數據,提出問題及改進方案,同時督促普查單位盡快整改。只有三方通力合作,加強交流,才能提高做好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質量。
以平面印刷媒體(宣傳冊、海報、DM宣傳單等)、宣傳車等傳統媒介為主體,整合電視、報紙、廣播、網絡、戶外廣告等宣傳途徑;重點進行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對調查內容的保密性的宣傳。保障企業知情權,減輕企業顧慮,引導企業積極配合普查進程,確保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保質保量完成。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較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有著更加成熟的普查方案、更加先進的普查技術、更加專業的普查人員,相信在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和各部門的協調配合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圓滿完成,為國家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提供理論依據,最終實現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