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亮 李長會

水稻是北方高產、高效、優質的糧食作物、經過多年的發展,以旱育稀植技術為主導的綜合栽培技術體系,實現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濕潤育秧向旱育秧的技術進步。
1.培育壯秧
1.1選好秧田、整好地、施足基肥 根據種稻計劃,確定育苗面積。選擇背風、向陽、離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結構良好、雜草少、無病蟲、離本田近的地塊做秧田。
1.1.1曬種:播種之前,把種子攤放在席上,鋪2—3寸厚,曬2—3天,每天翻動幾次。
1.1.2浸種消毒:北方春播稻浸種一般3—4天,溫度在12℃左右。種子吸水達種子重的40%時即可發芽。在浸種的過程中加1%的石灰水或代森銨,克瘟散乳劑500倍液浸種24小時,可達防病目的。
1.2播種
1.2.1播種量:隨著科技的發展,播量也有所變化。薄膜濕潤育秧,畝播量大體在100-125千克左右。而旱育苗的播量在 350—400千克左右。
1.2.2播種期:要求適期早播。過早溫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生長慢苗生長弱,容易爛秧;過晚成秧率雖高,但影響適時栽秧。應根據氣溫變化、育秧方式等確定播期。無論早晚播種都要求下種均勻。
2.水稻育秧方式
2.1與機插相配套水稻旱育苗
這種育秧方法主要優點是秧齡短、秧苗壯,管理方便。可機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質量好。可育苗集約化,生產專業化。省種、省水,經濟效益高。適 合于不同生產體制采用。
2.1.1床士配制
①調酸 水稻幼苗適宜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長,種子吸水發芽快,生理機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發展,增強幼苗抗性。當土壤 pH值超過7時,水稻發芽、出苗生長顯著變弱。當土壤pH值低于4時水稻發芽也受抑制。土壤 pH值以5—6 最適宜水稻發芽出苗及幼苗生長。調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a.酸化煤調酸劑 粉碎后風化煤作載體,加入硫酸,調制成含腐植酸1.5%, pH值3的調酸劑。把床土調制到 pH值 6,效果良好。b.酸化草炭調酸劑 粉碎草炭為載體,即干草炭50千克,加15%的稀硫酸15千克,制成 pH值3的調酸劑。c.糠醛渣調酸劑 糠醛渣是生產醛糠的副產品,糠醛渣的酸化強度 pH值2—3,可直接用來為床土調酸,對水稻生長無不良影響。d.硫酸調酸劑 將濃硫酸稀釋8一10倍,按調整到要求pH值所需劑量,直接加入土中,攪拌均勻備用。②調整床土養分 盤育秧,床土厚只有2.5厘米,土層較薄,培育3.5葉小苗,播量又大,秧苗密集,每平方厘米有苗 2.5株。為使秧苗健壯生長,除要求床土肥沃,還要加入適量速效養分。一般加腐熟馬糞10%,過磷酸鈣2%,硫銨0.2%。
2.1.2播種
①育秧地面平整 將準備好做育苗的地塊整平,要求高低誤差不超 l厘米,表土細粉無明暗坷垃。②苗床鋪膜 在平整好的育苗地面上,按框架大小先鋪一層有孔的薄膜,膜的寬度為框架寬的1.2-1.5倍。在鋪好膜的地面上擺好框架。 ③澆水 播種后澆水,要澆足澆透,以確保水稻順利發芽出苗。澆水后滲干不存明水,如水過量存有明水時,將多余的水放掉。 ④播種 用機播或人工手播種,一般播散兩遍,每框架的下種量計算好,嚴格掌握播量,并使種子均勻分布在每個空格內,播完后輕輕鎮壓,噴敵克松1000倍液(每平方米用藥6克,兌水6千克),蓋床土0.5厘米。
3.塑料薄膜育秧
薄膜育秧是在濕潤育秧的基礎上加蓋塑料薄膜保溫,于春寒時提早育苗的一種辦法。由于覆蓋薄膜,利用太陽能,膜內溫度一般比氣溫高4—6℃,晴天最高可增加12—20℃,最 低也能提高1-30C,這種育秧方法氣溫穩定在6—7℃即可播種。
3.1覆膜方式
覆膜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鋪式, 一種是拱架式。平鋪式的覆膜在播種后,畦面上每隔20—30 厘米放一根高梁稈,然后蓋膜,以免薄膜和床面粘連影響出苗。膜的四周壓埋嚴實,拉上“之”字形防風繩。拱架式在播種好的畦面上每隔1.5—2.0尺插一根弓形竹片,兩端稍離開種子,整個畦面插好后,用長直竹片把各支架連接固定在畦面的兩端。拱架中間距畦面6—8寸,兩邊距畦面4—5寸,把膜覆在支架上,拉緊、四周掩埋嚴實,拉好防風繩。
3.2秧田管理
3.2.1密封期 從播種到一葉一心為密封期,把薄膜封閉嚴密,創高溫、高濕條件,促使伸根出苗。膜內溫度30—35℃為宜,超過35℃以上,揭開膜的兩端,通風降溫,防止燒芽,降到攝氏30度時再封閉。這期間一般不澆水,只在溝中灌水,不上畦面。
3.2.2煉苗期 從一葉一心到兩葉一心為煉苗期。這期間膜內適溫是25—30℃,晴天接近適溫時揭膜通風,遇低溫仍要密封。煉苗要日揭夜蓋,逐漸進行,最后達到全揭。此時畦面可以上淺水,蓋膜時排掉。
(作者單位:150000中華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