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芬
玉米作為我國的重要糧食農作物之一,玉米成為了我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糧食農作物。近些年以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玉米的產量也在逐年的不斷增長,除了天氣條件之外,病蟲害對玉米的危害也成為了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東北地區的玉米病害主要有如黑穗病、大斑病以及莖腐病等多種病害,蟲害主要是地下的病蟲害如蚜蟲等。所以,應該積極的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在如何防止病蟲提高玉米產量成為了關鍵因素。
一、 玉米的主要病蟲害
(一)玉米的大斑病的形成原因
玉米的大斑病在東北地區通常每年都會發生,同時也是影響東北地區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大斑病的法制盛可以讓玉米減產15%上下,玉米大斑病嚴重的時候甚至能夠使玉米減產65%上下。大斑病形成的時候是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步的往上發展,在形成大斑病的初期是青灰色的小斑點逐步演變成黃褐色,而班上產生的灰黑色霉狀物,導致最終的枯黃更嚴重的就是枯萎致死,病斑的形狀呈不規則狀態。然而大病斑的產生條件是溫度在15-25度之間的陰雨連綿的時候。
(二)玉米絲黑穗病的形成原因
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也是我國東北地區玉米病害之一,通常情況下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率在20%上下,但是玉米絲黑穗病嚴重的地方的發病率高達75%上下,嚴重危害著玉米的生產。玉米絲黑穗病在發病率初期的癥狀是病苗僵化,玉米苗生長緩慢更嚴重的會停止生長,葉片變厚、變得濃綠以及上部葉片也會出現黃條班。在玉米穗后期玉米絲黑穗病的癥狀很典型,而且玉米苞果穗也變成了一個黑包,而且內部也夾雜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一旦發病,已經長出的果穗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玉米的產量就很難增加,更嚴重的還會導致玉米產量嚴重下降。
(三) 玉米青枯病的形成原因
玉米青枯病的發生通常不僅是在東北地區,而且在我國的其他地區也也有發生。玉米青枯病是真菌病害,對于玉米的生長具有很大的影響。玉米青枯病率高的時期是在玉米粒形成的時候,而且當時光照也不是很足、雨水很多的時候。發生青枯病的時候玉米的葉片表現出青枯的狀態,同時又的葉片也呈黃枯狀,最終導致玉米果穗下垂,而且玉米的桿部會變成紅色。如果在使用氮肥過多的情況下也會產生玉米青枯病。所以,再給玉米施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氮肥使用的多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施肥。
(四) 余米的地下蟲害形成的因素
地老虎、金針蟲以及粘蟲等是對玉米造成嚴重減產的重要地下蟲害。顯而易見,玉米地下蟲主要是通過破壞玉米的種子和根系,造成玉米直接死亡,或者是在地下玉米成長的過程當中啃食玉米的根系造成玉米生長緩慢或者停止成長,直接導致玉米植株枯萎死亡。
(五) 玉米螟的形成原因
玉米螟是東北地區嚴重發生的玉米螟。玉米螟是多種食性的害蟲,不僅能夠給玉米造成危害,同時還能給高粱以及谷子造成嚴重的危害導致農作物直接減產。玉米螟的活動時間不僅只在夜里,而且在白天也會出來覓食,而且在晚上的時候會變得更加活躍,甚至在晚上還進行產卵,將自己產的卵直接產在玉米的葉子上,如果不仔細看根本就不會發現它們的蹤跡。而且玉米螟幼蟲以吃玉米新長出來的新葉為食,一旦成長為成長為成蟲的時候整個玉米植株內部都將是玉米螟,此時整個玉米已經死亡。
二、 針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在針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過程當中,首先考慮的就是在玉米種子的選擇方面,培育出抗病高產行的玉米品種是人們追求的目標。通過實踐證明,玉米品種的選擇在抵抗病蟲害的時候是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玉米還是其他農作物培育高產抗病的品種是人們研究的重點方向。在預防玉米黑穗病的時候,開始就要對種子進行消毒等方法,從根源上對病源上進行預防。在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當中,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治療為輔的治療方式,還可以采用0.8%辛硫磷顆粒劑和3%的呋喃顆粒劑放入到玉米芯里面,每個植株用藥1.5-2.5g,還要提前預防及時的治療等方法。在對玉米蟲害的防治方面,應該主要進行藥劑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方法。針對玉米的地下蟲防治方面,應該把玉米種和藥劑在播種前進行攪拌,從而減少下蟲對玉米種子的危害,還可以用50%的甲基異硫磷乳油80倍液拌種600-700kg,能夠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藥劑防治的過程當中,也應該進行及時的除草和翻地等方法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所以在病蟲害的預防當中應該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進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總之,玉米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治方面可以運用藥劑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農業防治等方法對病蟲害進行多種方式的防治方法來加以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對于東北地區的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方面,除了要在病蟲害的身上研究以外,還要根據東北地區的天氣氣候以及土壤條件做出相應的治療研究,從而找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措施。
(作者單位:152300 黑龍江省海倫市東林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