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鳳
我國的糧食市場供求量龐大,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水稻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1、 科學選種
水稻的栽培和種植是以水稻的種子為基礎的,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進行科學的選種優質的種子才能夠更好的應用水稻栽培技術,進而提高水稻的產量。第一,種子的選擇時必須要重視水稻種子的質量,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自然環境、氣候、土壤等選擇優良的品種。第二、種子的選擇要做到滿足實際需求,保質保量,符合生產種植需要。第三、在實際的水稻栽培操作中,水稻栽培種植的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實際的產量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進而促進經濟效益最大化。
2、 科學培育
水稻培育的技術核心就是通過一定的培育手段,實現提高種子預期的生長量,提高其生長抵抗力,為其以后能夠處在良好的生長環境提供一定的保障。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培育過程中有必要對種子進行發發芽實驗,并對其的發芽數據進行收集和記錄,以此來分析種子的生長發芽信息,為后期的培育工作的技術選擇等提供一定的依據。為了實現水稻的高產,我們通常認為種子的發芽率應該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低于百分之九十的發芽率的種子,難以保證其能夠達到基本的種植產量。為了能夠保證種子的發芽率,必須保證培養的各個階段工作細心周到,技術到位。種子的培育過程中,需要做好中的清潔和消毒工作,這一步需要細致認真,避免種子中的雜質,影響種子的生長和生產,消毒和清潔能夠遏制病毒侵襲,促進種子的健康生長。注意種子培養的中期階段,應該對其晾曬,可以保證種子的光合作用,同時也能夠幫助種子適應種植環境,更好的生長。
3、 科學田間培養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對水稻的產量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田間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除草、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
第一、施肥技術。作為技術人員,應該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土壤情況等對水稻進行合理的施肥,保證施肥的質量和效率。首先,是插秧時期,技術要確定插秧的最佳時期,并且科學控制施肥的深度,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施肥的有效性;其次,水稻返青期,需要進行施肥,主要是通過施肥調控營養,保證水稻能夠吸收足夠的養分,供起生長。最后就是實時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對水稻進行施肥。
第二、對與水稻生長田間的雜草,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進行除草。
第三、灌溉。水稻的灌溉也要科學管理,不能夠一味的灌水,需要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時期調解水量,同時也要注意把控好排水期。
第四、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人員需要在水稻的生長階段制定出科學防病蟲害的制度,保證水稻的生長過程中不被病蟲害影響,進而影響水稻高產。選擇合適的藥劑和防治病蟲害的技術是重要環節,技術人員應該對水稻進行定期的藥物噴灑,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比如水稻常見的紋枯病和葉枯病,這兩類病相似,但是防治的藥物卻不相同,需要技術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藥物。并且應該注意藥劑的使用量,盡量降低藥物的毒性,選擇毒性低的藥物,在保證有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降低藥物對工作人員的傷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盡量減少藥物在水稻上的殘留,保證稻米健康的品質。注意,技術人員應該做到階段性的更換藥物,避免產生抗藥性。
4、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最為重大,優質的技術能夠有效的提高水稻產量,進而提高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農業用地面積越來越少,加之水資源和氣候等原因,很多水田也都改成了旱田,我國水稻種植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對水稻業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夠在我國農用土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增加水稻種植產量,保證我國的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其次水稻栽培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種植的科學性,科學種植能夠保證水稻的產量,還能夠提高稻米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現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再次,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在水稻種植期間,進行科學的栽培技術的制定,通過科學的栽培方案,提高水稻的產量,提高國家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而且在水稻栽培中采用科學的栽培方案和技術還能夠降低水稻栽培的勞動量,提高勞動效率。
綜上所述,我國現有的水稻栽培技術已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并且研發的較多的栽培技術,不同地區和緯度的水稻種植技術要求和條件也大不相同。所以針對不同區,選擇合適的水稻栽培技術已經成為了提高水稻產量關鍵。栽培和生長環境、技術問題、培育條件等都成為了水稻栽培技術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技術人員應該不滿于現狀,在不斷的實踐中創新水稻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產量,為我國水稻規模化種植提供推動力,促進我國水稻的高產化。
(作者單位:223221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車橋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