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祥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我國的農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帶動我國經濟水平提升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玉米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糧食作物,對人們的健康飲食具有深遠的影響。傳統的玉米種植栽培中會因為栽培技術不夠創新和病蟲害影響而導致玉米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對此,創新玉米栽培技術以及尋求合理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呈現出必要性,對玉米栽培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促進玉米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 玉米栽培新技術
(一)優質玉米種子的選擇
玉米產量的保證離不開玉米品種的合理選擇,優質玉米種子的選擇有助于產量和質量的保證,對農業生產效益保障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對玉米種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農業生產者需要充分考慮到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點,在滿足種植條件的基礎上對玉米種子進行選擇。在進行種子購買時,應該對種子的生產廠家進行了解,從中選擇種子發芽率高的廠家實行采購。同時,應該對種子的生產日期和質量進行查看,避免購進破損種子。除此之外,玉米種植前應該進行種子的殺菌操作,通過殺菌提升種子的發芽率。
(二)保證土壤質量
在對優質玉米種子進行選擇的基礎上,為了促進玉米的高質量生產,農業生產者還需要保證玉米種植的土壤質量。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以及保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環境對于玉米的成長具有保障作用,能夠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對此,在玉米栽種之前,農業生產者應該對種植地塊進行高效的整地,將上季田地徹底翻整。在翻地時應該控制細碎程度,不能留下過多較大的土塊,以便于避免出現土塊過大無法覆蓋玉米種子的現象。與此同時,農業工作者還要將田中的秸稈運出田地,避免因秸稈覆蓋導致玉米種腐爛。
(三)合理的拌種處理
在玉米種植前,為了提升播種后的出芽率,農業生產者需要做好早期工作如早期浸種、曬種、拌種等。良好的早期處理能夠促進玉米的出芽,有助于減少玉米不出芽的情況,還能對玉米出芽的整齊度發揮積極作用。在進行拌種處理時,最常使用的拌種藥劑有磷酸二氫鉀、沼液等。利用藥劑進行拌種處理的前提是種子的晾曬,合理的晾曬能夠為拌種處理效果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在曬種時要控制好時間,注意不要曝曬,避免對種子質量產生影響。
(四)選取適宜的時間播種
為了更好的促進玉米的生長,農業生產者應該在對合適的玉米品種以及適宜的土壤進行選擇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時間進行玉米播種。首先應該以時令為依據,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長期,進而為播種選擇最佳的種植時間。一般情況下,在5~10cm土壤的溫度達到10℃~12℃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玉米播種。需要注意的是:在種植土壤為而沙性土壤時,玉米播種可以提早進行。而當種植土壤為黏性時則應該適當推遲播種。在播種過后,農業生產者還應該注意對玉米植株進行肥料的施加,為玉米的進一步生長發揮促進作用。
二 玉米病蟲害防治
(一)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黑粉病、小斑病和紋枯病。黑粉病大多以感染黑粉菌引起,在對田間作物處理不夠及時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其防治方法主要有三種,—是在播種前使用粉銹寧拌種降低玉米植株感染的幾率。二是直接對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有助于防止病害的產生。三是對清理田間雜物的工作引起重視,進而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種植及生長環境,減緩黑粉病的發生。而小斑病容易發生在夏季,特別是在連續炎熱多雨天氣的情況下極易產生。防治小斑病的主要方法是選用抗病效果好的玉米種子,也可以實行輪茬制度,在維持玉米種植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上對病害進行預防。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強化排水的方式減少致病因素,實現病害的防治。在三種普遍病害中,紋枯病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最為嚴重,有可能造成玉米的大批量死亡,如果發現不及時,會對玉米栽培的經濟產量產生直接影響。針對紋枯病最有效的防治辦法是在其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進行殺菌工作,常用的化學藥物有井岡霉素和多菌靈等,合理的用藥對殺菌具有積極作用,能夠通過對病菌的處理實現病害的防治。
(二)玉米蟲害防治
玉米種植中常見的蟲害類型有玉米螟和蚜蟲。其中玉米螟是玉米種植中經常出現的蟲害,出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通常我們能夠在玉米葉上看到依附其上的褐色飛蟲,就是玉米螟。玉米螟不僅能附著其上,也能夠鉆進玉米植株破壞玉米穗。在對此蟲病進行防治時,農業生產者可以在玉米植株的中心放置一定量的辛硫磷顆粒,也可以噴灑撒新硫酸乳劑對其進行防治,切實促進玉米生長。另一種主要蟲害蚜蟲也稱為膩蟲,會在大量黑色小蟲集中的情況下以黑色片狀物呈現于玉米葉上,是較為常見的玉米蟲害。因蚜蟲的繁殖速度較快,所以對玉米生長存在很大的威脅。對于蚜蟲而言,大多使用異色瓢蟲和步行蟲實行生物防治,利用其具有較多天敵的特點進行蟲害的防治。此外,農業生產者也可以使用敵敵畏殺滅蚜蟲,切實實現對蚜蟲的防治目的。
(作者單位:164131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二龍山農場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