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鑫
一、玉米雙株緊靠種植技術介紹
我國農業技術人員經過長期的實驗,研制出新型玉米栽培技術:雙株緊靠技術,解決了傳統種植中通風不好和密植不合理的問題,增強了光的利用,提高了玉米栽培產量。玉米雙株緊靠種植技術主要包括雙株二壟錯位栽培技術和雙株三壟錯位栽培技術。其中二壟錯位技術,是玉米種植中最常見的栽培技術,指玉米栽培時單株株距固定,一株壟緊密栽培,另一壟進行雙柱緊密隔穴,保證相鄰的兩壟玉米錯位栽培。這種方法提升了栽培數量和陽光照射程度,還提升了玉米之間通風效果,至少比傳統栽培方式增加一半產量。雙株三壟錯位栽培技術相對于兩壟錯位技術,玉米產量更多,在很多栽培區域小的地區運用廣泛。指一壟單株清種,和另外兩種實行緊靠隔穴錯位方法栽培。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再配玉米是大棒品種,栽培穴要比清種穴間距大一些。
二、玉米雙株緊靠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
(一) 種子的選擇和處理
雙株緊靠栽培技術使用中,種子種類的選擇很重要,選擇莖稈堅韌,種粒飽滿,抗倒伏性和抗病蟲性能力強的品種,根據栽培地點土壤和氣溫變化選擇優良的品種,例如甜糯一號等品種。每667平方米撒種1.7千克即可。選擇種子后進行晾曬,在天氣晴朗時候將種子鋪設在干凈的地面中,定期進行翻面,保證種子全體晾曬,然后利用藥物對其進行浸種和拌種,根據本地病蟲害種類有針對性選擇藥物常用的藥物有磷酸二氫鉀等,有效減少玉米成長后期受病蟲害侵害。
(二) 選地和整地
玉米有喜溫熱、怕澇漬等特點,所以對土地的選擇很重要,如果栽培在土壤干旱、氣溫寒冷的地區會產生玉米生長不健康等情況,影響產量和品質。根據玉米的栽培情況選擇耕層深厚,富含有機營養物質的地區,并且土壤保水性強,周圍排水設施全,土壤酸堿度在6.7左右最佳。選地后進行整地,首先對土壤深耕,深度在35厘米左右,深耕過程中施基肥,將農家肥1000千克、過磷酸鈣和豆餅50千克各深耕土壤攪拌,然后耙平,對石塊進行清理,大塊土壤弄碎,保證玉米正常栽培,必要時對玉米附近開溝做畦。
(三) 播種
玉米栽培對水量有很高的要求,和其他農作物相比,玉米具有栽培時間短的特點,如果栽培時間過早,會出現雨水澇漬降低玉米產量。如果栽培時間過晚,會由于氣溫過低出現玉米凍壞情況,所以玉米種植時間要確定好,一般在每年的四月末種植,運用機械種植,按照精良等距方式點播,播種兩壟空一壟,保持播種深度一致,然后覆蓋細土,壓實后澆水。
(四) 田間管理
玉米栽培技術中最主要的是田間管理,良好的管理可以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下面從幾點探討田間管理主要措施:
1. 苗期管理
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保證玉米根系發育和出芽率,為玉米健康生長打下基礎。當玉米長出五片葉左右時進行定苗,每穴保留長勢最好的幼苗,將其他幼苗去除,保證玉米營養足夠,缺少幼苗得穴中進行補苗,帶土移植,然后澆足水肥,促使移植苗成活,然后進行中和除草,適當施肥,當玉米葉長到六片時進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加尿素8千克左右。做好水分管理,出現水澇及時挖溝排水,若出現干旱天氣就要按時灌水。
2. 穗期管理
利用攻桿、攻穗等形式促進玉米植株健康。水肥管理,抽穗期當玉米葉長到8片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攻桿肥,當玉米葉長出15片葉時進行第三次追肥,即攻穗肥。經過兩次追肥,玉米進入快速生長時期,這一階段需要大量水分,澆足水。該階段的土壤容易出現板結和雜草茂盛的情況,影響玉米營養的汲取,所以要對土壤進行中耕,促進玉米根系深扎。
3. 抽穗結實期管理
該階段是玉米抽穗結實數的關鍵時期,要做好水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農戶仔細觀察,保證玉米水肥充足,防止玉米出現缺粒等問題發生,保障品質。四月末栽培的玉米大致83天左右即可收獲,玉米成熟收獲后及時售出,暫不售賣的玉米進行晾曬,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進行烘干,當籽粒含水量降到25%時開始脫粒,脫粒后放入倉庫保存。
(五) 常見病蟲害防治
采用雙株緊靠種植技術時,最主要的是玉米病蟲害的防治,下面重點對兩種常見的病蟲害進行探討:
1. 黑粉病
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出現高溫干旱或者旱澇交替時容易出現黑粉病,是一種病菌的侵入,玉米莖節、葉片和根部先是產生白色病瘤,后期逐漸壯大并變黑,破裂后散發大量黑粉,嚴重者導致玉米死亡。防治方法:玉米種子處理時,運用粉銹寧等進行拌種或者浸種,經調查表明,前期對種子的處理可有效減少黑粉病的發生,另外種子方面也要選擇抗病性強的種子,減少疾病發生。同時,做好田間管理,及時采取措施防治玉米澇旱情況發生,對種植區附近的雜物進行清理,運用3000倍95%天達惡霉靈進行病處噴灑。
2. 玉米螟
玉米螟是常見的蟲害,在高溫潮濕環境中快速發育,啃食玉米莖稈和穗柄等部位,玉米容易出現倒伏現象,并且產量下降,嚴重者造成玉米枯死。防治方法:七月到八月夜間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玉米螟蛹化五分之一時準備赤眼蜂十天后放蜂,減少玉米螟數量。
(作者單位:125300 遼寧省建昌縣農村經濟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