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

森林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危害性和一定的突然性,其對于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一旦爆發森林病蟲害會直接導致樹木死亡和樹木質量下降。為降低森林病蟲害的影響,林業部門應當加強對于森林病蟲害的研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抵御森林病蟲害。本文簡要分析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并提出了如何運營營林技術防治森林病蟲害。
一、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現狀
(一)出現森林病蟲害的原因
從我國林業產業的現狀來看,導致出現森林病蟲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人工林的比例增加。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于林業資源的基本需求,我國逐漸加大了人工林區的種植面積。與天然林木相比,人工林區對于自然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適應性明顯不足,且在人工林面積較大的情況下,林業部門很難實現對于人工林的全面管理。因此,人工林最易爆發森林病蟲害。二是人工林的樹種單一。為了降低人工林的建設成本,提高人工林的成活率,我國多數人工林普遍會采取單一的樹種。這一現象無疑為病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一旦出現病蟲害現象就會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爆發的趨勢。三是病蟲和病菌的繁殖能力強。病蟲和病菌普遍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能夠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存在,且現有的防治措施無法從根本上消滅病蟲和病菌。四是病蟲和病菌的抗藥性提高。為了抵御病蟲害,大多數林區采取了藥物治理的方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蟲和病菌的藥物抵抗性逐漸提高,藥物治理的效果逐漸下降。另外,藥物治理固然能夠起到治理病蟲害的目的,但也會在無形之中對森林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二)現狀
在人工林種植面積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頻率和影響面積呈現出了逐漸增長的趨勢。由于人工林區面積較大的原因,病蟲害的蔓延速度較快,這也在無形之中加大的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實踐表明,不種植單一的樹種,而種植混交林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森林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因此,林業部門必須認識到營林技術的作用價值,并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二、應用營林技術的有效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森林環境
良好的林木生長環境是預防病蟲害的基礎所在。在日常管理林場時,工作人員應當重視對于林區的清理工作,需要針對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開展除草和松土作業。眾所周知,雜草是病蟲害的主要集聚場所,清除雜草意味著消滅了病蟲害的生長環境,松土作業則能夠有效改善樹木的生長環境,增加樹木對于土壤中養分和肥料的吸收效率。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還可以適當為樹木增添肥料,以達到提高樹木成長效率和抗病蟲害能力的目的。林區所使用的肥料不得添加任何的化學成分,必須使用天然的肥料,否則就會導致林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會進一步增加病蟲害爆發的概率。若發現小部分出現病蟲害癥狀的樹木時,可以采取修剪的方式去除樹木的染病部位,避免病蟲害威脅到整顆植株的生長。
(二)重視混交林
與單一樹種的人工林相比,混交人工林的森林環境更為優越,且混交林的凋落物可以在短時間內分解,不會為病蟲害提供天然的生長環境。在建設混交林時,林業部門應當重視樹種的搭配和選擇,并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樹種,常見的混交林模式包括針葉和闊葉混交、喬木和灌木混交等。
(三)轉變病蟲害防治觀念
以往的病蟲害防治觀念是以清除病蟲害為主,隨著先進病蟲害防治理念的推廣,病蟲害防治工作應當以預防為主,這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防治目標。此外,林業部門還要重視對于現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如生物防治工程等,避免使用藥物治理病蟲害。
(四)堅持封山育林原則
封山育林能夠有效避免林區遭受到人為或者畜牧業的破壞,能夠有效保護森林多樣性,提高林木的抵抗能力。林業部門必須堅持封山育林原則,并逐步改良單一樹種的人工林,使其逐漸轉變成混交林。
(五)建設隔離帶
隔離帶存在的意義在于能夠延緩病蟲害的擴散效果,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抑制病蟲害的擴散。一般來說,害蟲幼蟲的移動能力較差,無法長時間進行移動。林業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害蟲的這一特性,合理控制林區的種植面積,在林區當中建設網格狀的隔離帶。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蟲移動,降低害蟲的食物來源。
(六)采取多種方式保護有益生物
有益生物指的是以害蟲喂食的昆蟲或鳥類,其能夠降低森林中的害蟲數量,降低病蟲害爆發的概率。為實現對于有益生物的保護,相關部門應當通過立法的和加大宣傳的形式避免出現人為傷害有益生物的現象。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林區可以自主引入有益生物,這既能豐富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又能實現防治病蟲害的目標。
綜合來看,營林技術對于防治森林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林業部門應當時重視對于營林技術的使用,控制森林病蟲害,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718100 陜西省米脂縣林木種苗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