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
森林病蟲害給森林發展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同時開展營林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這兩項工作,保證發生病蟲害的頻率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需要以病蟲、樹木間的關系為出發點,將具有良好防蟲效果的林木栽植于生物群落之中,充分發揮生物系統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在對環境污染進行防治的基礎上,對森林病蟲害加以控制,只有這樣,才能為森林健康、可持續地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營林技術概述
1.1育苗
首先,確定育苗地址,保證林場環境和育苗環境高度一致;接下來,確定培育土壤,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縮短育苗地址和水源間的距離,避免干旱問題的出現;最后,對育苗區域進行消毒和殺菌,為營林技術的落實奠定良好基礎。
1.2混交林
混交林指的是由不同植物、樹木所構成的森林。在對植物、樹木進行混交之前,工作人員首先需要明確所在區域的具體條件以及樹木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選擇混交方式有效、全面。實踐結果表明,與單一植物所構成的森林相比,混交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增加林木種類;其二,使林業工程質量得以提升;其三,保證森林生態效益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1.3人工造林
首先,工作人員應保證人工造林具備應有的科學性,接下來再以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確定人工造林的步驟,最后給予樹種成活率應有的保障。在對樹種進行栽種時,工作人員既需要保證土壤活力,還需要提高造林有效性,當然,后期的管理和養護工作,其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
2森林病蟲害概述
病蟲害給森林帶來的影響十分惡劣,可以說,一旦森林中有病蟲害發生,首先,森林發展會受到制約,其次,社會經濟會面臨巨大的損失。我國已發現病蟲害的種類較多且發展迅速,正是因為如此,圍繞著病蟲害防治展開研究,才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
3營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關系
3.1使林木在抗病方面具有的能力得以提升
通過對面向森林病蟲害所開展的防治工作進行分析能夠發現,使用頻率較高的營林技術,其作用均包含提升林木抗病能力,可以說這是推動防治病蟲害工作向著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向前進的中堅力量。林地清理、混交林的營造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的共同點,不僅是三者均屬于典型的營林技術,還包括對林木生長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林木而言,無論是生命力還是免疫力都會在生長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即使面臨病蟲害的威脅,林木所表現出的抗病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可能影響到林木抗病表現的因素包括樹種和病蟲害種類,生物工程技術的作用是以區域特征為依據,對林木進行有選擇性地培育,保證不同樹種在抗病方面具有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發揮,正是因為如此,生物工程技術和其他較為常見的營林技術相比,在針對性上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3.2營林技術可以對病蟲害生長加以控制
目前,較為常見的營林技術均以撫育林木技術、病蟲害生長條件為基礎,換句話說,營林技術可以被理解為栽培森林時所應用的綜合技術。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是強化林木在抗病方面具有的能力,實現該要求的關鍵,應當是根據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對特征不同的生物加以選擇,實踐結果表明,這樣做不僅對病蟲害起到了明顯的防治作用,還為林木提供了更加符合實際需求的生長環境,速生豐產的目標也因此而實現。由此可以看出,營林技術在改善生態環境、防治病蟲害等方面,具有無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
3.3對病蟲害的擴散加以控制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雖然病蟲害給林木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部分林木而言,病蟲害帶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導致森林資源面臨巨大損失的原因是病蟲害在傳播、擴散方面具有的能力,因此,防治病蟲害,最關鍵的一點是對病蟲害的擴散加以控制。以設置隔離帶為代表的一系列營林技術,在限制病蟲害擴散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十分明顯,具體來說,就是病菌和害蟲只能破壞特定區域的森林生態,無法通過傳播、擴散的方式,對其他區域加以破壞,這樣做一方面降低了病蟲害給森林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破壞了病蟲害的生存環境,正是因為如此,對隔離帶進行設置,同樣具有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3.4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
人工造林技術可以被應用在對林木進行育種的過程中,由于森林內昆蟲的種類相對較多,因此,根據實際需求對樹種加以選擇,較為常見的樹種包括耐陰和喜光兩種,接下來以所在區域的地理條件為依據,確定混交方式,完成混交林的營造工作,以此來達到加強抗病能力的目標。以山東半島為例,該地區通常將楊樹作為栽植主體,樹種相對單一,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應有選擇性地將柳樹和楊樹進行混交,通過科學、系統的管理,為林木生長提供保障。除了上文提到的內容外,還需要注意一點,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工作人員可以將鮮花灌木融入所營造的混交林中,通過吸引害蟲天敵的方式,實現病蟲害防治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125200 遼寧省綏中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