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鑫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引言:MOOC是興起于美國,并不斷發展壯大的大規模開放式的網絡課程。它是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大力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網絡平臺,MOOC也無從談起。這種以網絡為依托的高等教育方式,可以使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在一起,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在國內,MOOC學院是中文學習的主要社區。它的課程在1500門以上,學習者在50萬人以上。MOOC的中國化從2013年開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它的使用者越來越多,但也出現了各種問題,MOOC的未來發展走向,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探討。
微課程教學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式,它的發展也是在信息和網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形成的。這是一種和傳統教學方式存在很大差別的教學方式,它的主要特點體現在“微”上,主要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碎片化的教學。它通常是選取一個教學主題,圍著這一主題展開幾分鐘內的知識教學。
(一)MOOC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空間、時間、目標人群等方面的限制,使有學習愿望的所有學習者都可以在該平臺上自主的選擇資源、自由的學習。同時,課程的設計者在設計課程時要考慮到所有學習者的不同水平,要從基礎知識開始,并不斷地提高,使處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習者都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學習程度就存在明顯差別,設計課程的教師就應該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把基礎的理論知識講解清楚,在此基礎上,層層遞進展開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所有相關知識的要點。另外,這種學習方式比較簡單,所有學習者都可以很方便的進入學習平臺。
(二)MOOC和微課程教學都是視頻教學的一種方式,微課的時間較短,而MOOC雖然時間相對較長,但是也會把視頻分解成幾小段進行教學。這兩種方式都和直接下載視頻進行學習的方式不同。在MOOC環境下,學習者雖然也是自主學習,但是其中的問題設置、交流互動也是學習者不可缺少的學習環節。很多學習者獲得某方面的知識啟發,可能和其中的交流互動環節有很大關系。另外,MOOC環境的學習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會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其中在問題設置環節,如果學習者沒有正確的回答相應的問題,就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這是對學習者的一種評價、檢驗,也是對其學習過程的約束。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水平不是很高,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以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自主的學習,不會受到其他學習者和教學環境的影響。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可以避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而急于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現象的發生。而MOOC中的微課程教學資源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補充,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自主的選擇學習這些微視頻,不一定要全部學習。
(三)MOOC環境下的學習是一種線上的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和教師、學生等的交流與互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觀點、想法,對學習者具有誘導和啟發意義。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者比較容易重新建構相關知識,使學習者獲得創新性的學習。
(四)MOOC環境支持各種學習資源的嵌入,這種教學方式把教師的作用進一步降低,而學習者的作用得到了提高。這使學生發展式的學習得到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是很難做到的。
(五)在MOOC環境教學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獲取較多的知識信息。但是,如果知識量過大,超過了學生的承載負荷,將會給學生的學習增加負擔,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和發展非常不利。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通過學習者對外界的互動作用獲取知識、建構知識。它和傳統意義上,特別是我國傳統意義上認為的獲取知識的方式是接收外界知識的傳輸這種理論有很大的不同。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記,這是一種單向的知識輸出。而建構主義的重點在建構二字上,學生在獲取知識之后,有一個對知識重新整合建構的過程,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以體現。同時,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參與、互動、協作,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和單純的直接獲取知識的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參與學習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在互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并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對原有知識進行新的構建,在舊的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知識。
在MOOC環境下,教學資源全部集中于固定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的在平臺上選擇學習資源。在學習過程中,MOOC平臺上的作業、討論、測驗等不同的學習環節可以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互動中。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新的靈感啟發,對原有知識進行新的構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職教育中,很多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就比較欠缺,學生可以在MOOC平臺上找到相關比較專業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和平臺上的學習者進行交流,以獲得新的觀點和理念。另外,高職教育強調技術的操作性,學生可以把自己在具體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和平臺上的學習者進行討論,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在MOOC平臺上,學習者的互動存在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人機之間。師生之間或者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在討論區和其他的軟件、設備上完成,而人機之間的互動主要在交互界面進行。利用MOOC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要降低在其中的作用,要充分的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并進行創新的學習。
(二)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把重點放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因素刺激學生進行學習,并在這種刺激的基礎上學習到新的知識。這一學習理論融合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形成了一種程序化的教學方式,把教學中的大問題通過各種小問題表現出來,并把這些小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重新編排,讓學生進行學習。在分解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刺激反應,如果問題的分解不能使學生產生預期的刺激反應,那么分解就是無意義的。
在利用MOOC進行學習時,可以看到每一堂的知識分成了不同的要點,而每一個要點的知識講解控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同時,這些知識的難度也是不斷遞增的,這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逐步的深入。其中的練習題設置也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學生可以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不斷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使學習質量得到逐步的提高。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對相關重點或難點的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在相關知識和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中獲得刺激經驗,進行刺激性的學習。在MOOC教學中,視頻課程被切割成兩三分鐘的更小視頻,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答對才能繼續聽課。學習者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這就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刺激中更加的專注。這是MOOC深諳大腦學習特點和反應機制的一種表現,也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體現。在高職教育中,教師可以把具體的某項技術在實際中的使用以微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了解該技術,并在這種形式的刺激下,增加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學習。
(三)掌握學習
掌握學習理論是一種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學習理論,它不再把學生單純的作為一個學習整體而對待,而是根據知識掌握的不同層次,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一個不同的教學對象對待。在這種學習理論中,要求教師對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展開具體的幫助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掌握。這里理論在評價教學方式中運用的比較明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制定一個完整的教學評價方案,把具體的知識掌握程度按不同的指標體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位學生每一個環節的學習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師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學習情況,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程度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這種教學理論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關注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果,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和提高非常有效。MOOC這種學習平臺把所有學習資源放在網絡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如果學習速度較慢,就可以慢慢的學習,學習速度快的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相關課程知識,可以繼續其他課程的學習,這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非常有利。
微課程教學就是一種把教學的內容做成較短的視頻進行教學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這種方式非常適合碎片化的知識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廣泛,也在大眾教育領域普遍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如果使用不當,就會暴露其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缺乏知識結構,可能因為時間問題對知識點不能進行詳細講解,導致出現知識講解不清的現象。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在使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課程有宏觀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或者拓展性的知識點通過微課的方式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要以學生整體掌握基本的知識為目標,要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進行通用化的教學設計。要讓學習能力、運用學習技術都存在差異的所有學生都能夠適用于教學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的目標、學習的環境、學生的能力等所有因素都考慮在內,然后通過確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內容,確定教學計劃。例如,在高職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每堂課的教學中確立具體的教學通用目標,要讓所有學生都掌握那些單詞、語法等知識。那些知識可以使用微課的方式對所有學生教學,而這種方式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要求。這些都是微課程教學在具體教學中的實踐。
我國高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使其掌握專業技術的理論和操作能力,滿足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把MOOC和微課程教學引入到高職教育中,不僅可以使高職教學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實,也可以使高職教學的具體教學方式得到創新,對提高高職教育的整體質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