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企征


骨質增生癥是以骨質病理性增生導致局部關節、肌肉、韌帶活動障礙,伴發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砂l生在頸椎、腰椎、關節及跟骨等處,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關節病及跟骨骨刺等。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及從事承重、久站、久坐的工作人員,以活動范圍較大的關節、脊椎的病變多見。

骨質增生多歸屬于老年性退行性病變的范疇,關于其病因病機假說甚多,如機械說、機能說、血管障礙、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等?;菊J識是在內因基礎上,由外因的誘發而導致發病。目前西醫采用非激素類消炎止痛藥物、理療及手術治療,對緩解癥狀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無特殊有效療法。
在中醫中,無“骨質增生”的病名,從其病理而論可歸屬于中醫“骨痹”范疇。在《黃帝內經》中已有“骨痹”的病名,指出其臨床以“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為主癥,病機則有“腎不生則髓不能滿”及“寒氣至”的內因及誘因,嗣后在《中藏經》、《景岳全書》、《醫碥》中都有相關的病因病機論述。
現代中醫治療,以往均未以“骨質增生”立題,于1961年有關于治療頸項強痛的報道,實際上包含了頸椎肥大癥。直至1973年才有“骨質增生”的專題報道:隨著社會步入老齡化,中老年人之骨質增生已逐年增多,由此以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報道也相繼增多,并有相關的綜述文獻。
近年來,在初步肯定腎虛是本病內在病機的前題下,進行了一些實驗研究,如腎虛型骨質增生病人頭發中微量元素的測定等。研究發現,此類病人頭發中鋅、鈣含量減少,而骨骼中鈣含量增加,為進一步篩選有效的治療藥物提供了線索和依據。并研制了骨刺丸、抗骨質增生丸、軟骨丹等成藥,進行了多病例的臨床驗證,有效率達86%-97%。除藥物外,還開展了多種其他療法。如采用中藥離子滲透療法,使藥物直達病所,以及針灸療法等,顯示了中醫藥治療的優勢。
高××,男,47歲,科技人員
初診日期:1976年12月8日。
主訴:腰痛27年,嚴重時臥床不起,病情反復,曾經按摩、針灸、西藥等各種治療,始終未愈。
檢查:腰僵如板,活動全限,骶棘肌兩旁相當于腰4、5稚處均有明顯壓痛點,右側腰5稚有放射性壓痛點,直腿抬高右30°、左45°,拉西克氏征右(+)左(-),姆背伸力等強,腰稚x線片:腰4、5稚體前后緣均有增生性改變,腰5稚右緣較著,生理曲線消失。
印象:腰稚增生性脊稚炎。證系肝腎虧虛,督脈拘急,治宜培補肝腎,益督榮筋。
處方:白芍30克,木瓜15克,雞血藤15克,杜仲12克,威靈仙15克,懷牛膝12克,甘草12克。
共服20劑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
按:王之術老醫師以白芍木瓜湯治療骨質增生,全方具有補肝腎、柔筋脈、活血化瘀、軟堅、緩急止痛作用。其中主用白芍,據有關記載,白芍具有鎮痛、驅瘀血、滋陰補腎及軟堅作用,是為主藥,重用30克;且佐杜仲、牛膝滋補肝腎,以顧其本;雞血藤補血活血驅瘀;威靈仙舒筋活絡,軟化骨刺,諸藥合參而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