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俏色巧雕作品一直被玉石界視為最受歡迎、最具觀賞性和收藏性的藝術品。這種工藝在保留玉料原有的顏色的同時,也讓顏色與所表現的題材完美結合。突出并優化玉料顏色的優點是俏色巧雕玉器最大的亮點,同時也讓成品更具藝術價值。
關鍵詞:巧雕;俏色;雕刻;藝術
云浮有著四百多年的石材加工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云浮石材已經從國內轉向國外,甚至全世界采購原材料。從這幾年從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墨西哥等國家進口回來的建材大理石類玉石,花色品種甚多、顏色豐富多彩。產品應用上有大板、拼畫、雕浮、圓柱裝飾擺設工藝品、裝飾品、日用品,品種繁多。
俏色巧雕這種雕刻手法創作出的作品,在玉石界一直被視為最受歡迎、最具觀賞性和收藏性的藝術品。俏色工藝在中國歷史上非常久遠,最早的俏色工藝品為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營玉鱉,為距今3000年前殷商時代。既然這種技藝已經流傳數千年,可見作為一種能夠很大程度上保留玉石原有的體積分量的雕刻工藝,俏色巧雕已經被歷代工匠用于玉石雕刻之中。
在現代絕大多數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俏色巧雕的影子,這已經成為現代玉器、玉雕的主流產品。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塊好的玉石畢竟數量不多,能夠找到一塊好的材料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所以工匠盡量在制作過程當中,以保留有自然紋理走向為前提進行設計構思,盡量做到因材施藝、點石成金。對于傳統工藝來說,首先在雕琢之前要對玉石原材料進行認真分析、設計,把有瑕疵部分去掉再進行加工。一塊玉石原材料只要利用得當,利用玉石獨有的天然紋理及色彩點綴,就可以雕琢出一件獨一無二的好作品。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玉石雕工藝,俏色巧雕在中國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從工藝程度上來說,俏色工藝在和田玉雕刻中屬于難度極高的絕活,講究一點為絕,二點為俏,三點為花。將俏色融于玉中,不見其形卻見心,用最少的雕刻、虛實的結合、繁簡的搭配來表達出富有想象空間的畫面。
在玉石收藏界中,不少玉石收藏者會習慣性認為,巧色雕刻就是俏色雕刻,其實并非如此,雖然巧色與俏色在雕刻中有相近之處,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制作工藝,因為逆光效果并不能混為一談。所謂巧色就是設計師在保留玉料原有的顏色的同時,盡量讓這種顏色與所表現的題材完美結合,進而成為這件玉器最大的亮點。簡而言之,巧色只是運用了玉石原有的顏色,而俏色則需在巧色的基礎上突出并優化玉料顏色的優點,使成品更具藝術價值。我們甚至可以說,巧色就是俏色的基礎版本,畢竟俏色還需要在利用顏色的同時,盡量避免玉料的瑕疵部分,如果能做到天衣無縫讓人感覺不出曾經的瑕疵,那才是上品。
一件玉料是否完美,不一定是皮色之美等于玉石之美。若是設計的巧妙,玉石的自然美和玉皮的色澤美都能和諧表現出來,皮色的主要作用是“錦上添花”,形成更好的視覺效果。若是一味追求皮色,為了迎合市場來大面積保留反而會忽略玉石之美,這和人喜愛玉石的初衷是不一致的。以我個人風格而言,我每天回到工廠喜歡到車間逛一圈,特別是開料的地方,經常有一些廢棄的邊角料,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很多這種邊角料反而是件雕刻的好材料,第一眼看過去很重要,合眼緣的石頭你會馬上產生靈感,這塊石頭原來可以這樣雕,作品名稱也會馬上出現在腦海。所以藝術靈感源于生活,邊角料利用的好亦可以是一件很好的作品。
千錘萬鑿出深山,每一塊石頭都來之不易,如何讓一塊塊冰冷的石頭富有生命力,在于我們工匠如何開發。下雨天外出找材料亦是一個好時機,在雨水沖刷過后,遠遠望去你會有奇跡發現!
在眾多的原材料上,工匠們亦可根據玉石大小、顏色的變化,借鑒古人的傳統工藝,進行玉石巧雕工藝品創作。大多數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天然的色彩在每一塊玉石上都不同,所以工匠在選材制作上各有千秋,在雕刻過程中一邊雕琢一邊構思,根據顏色深淺變化而變化。目前在云浮市附近鄉鎮有大大小小雕刻廠數以千家,工匠有幾千人,工藝品商鋪亦有成千家。云浮的玉石材料基本上都做到物盡其用,在大荒料開出來的邊角料亦應用于各類工藝品上,例如玉石花瓶、筆筒、洗手盆、水龍頭配件等。
云浮的玉石工藝在全國范圍內享有一定的聲譽和知名度,雖然在造型不是很完美,但打磨拋光的水平絕對一流。打磨的工人基本都是女工,雕得好不如打磨好,一件作品雖然雕琢的完美,打磨亦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巧色雕刻部分,稍不小心就會把原有的一點點色彩抹掉,那么這件作品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了,所以拋光亦是一門絕活。
云浮玉雕工藝最大的弊端是缺乏設計師人才,大多數都是走經濟路線,還沒有把玉石發揮到最佳水平。例如,在金龍魚造型上,雕刻工一味追求快而忽略了玉石應有的價值。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跟風、模仿,市場需求什么就做什么,沒有自身獨有的風格和作品。因為玉石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提升云浮玉石巧雕技巧、玉石工藝品的自身價值迫在眉睫。
如今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相應政策的下達,傳統工藝美術發展正處于最好的發展階段,云浮石材工藝亦是如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跟國家政策,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抓住機會發展云浮石材工藝,讓更多人的人認識、了解云浮石材工藝,真正把云浮石材工藝水平引領向上,實現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黃楊洪.化瑕疵為美艷 漫議和田玉俏色巧雕[J].上海工藝美術,2017 (03):59-61.
[2]鄧子戈.祁陽石“俏色巧雕”論析[J].藝術百家,2015,311家(S1):145-147.
[3]玉雕的“俏色”藝術[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79 (01)
作者簡介:梁奮勇(1968.05)男,廣東云浮人,現為云浮工匠,云浮市石材工藝美術大師,云浮市民間藝術大師,云浮市民間文藝家副主席,云浮市石材商會常務副會長,云浮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