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豪
摘要:我國古代漢語的發展見證著我國的成長和發展,古代漢語的存在充分體現著我國的文化底蘊。網絡語言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古代漢語有一定的繼承性。文中對網絡語言進行相關概述,從多方面分析網絡語言對古代漢語的繼承,并分析網絡語言的廣泛應用對我國古代漢語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語言;古代漢語;繼承性;影響
引言
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平臺是網絡信息的傳播主要平臺,其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在此背景下,一種獨特的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并在網絡平臺中快速的發展。網絡語言的出現是在我國古代漢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古代漢語有一定的繼承性,文中對此進行研究。
1.網絡語言的相關概述
1.1網絡語言的含義
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被廣泛的應用,因此人們經常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為了提高交流的速度,一種簡單的網絡語言因此形成,網絡語言可以讓交流的對方在聽不見自己說話語氣的前提下,充分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在社會中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1.2網絡語言的特點
通常情況下,現實中人們彼此之間的交流能清楚的知道對方的喜怒哀樂,而在網絡平臺中,如果只用我國古代漢語的形式進行交流,彼此之間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對方此時的心情,只能體會到表面的文字意思。而網絡語言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網絡語言了解對方的思想,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人們通過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對詞語進行改造,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其次,由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因此,網絡平臺中的語言也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不同的新詞匯,具有一定的拓展性。最后,利用網絡平臺交流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和多個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辦事效率。由于一個人同時和多個人交流,就需要對多個人的消息進行及時的回復,避免出現讓人久等的現象,因此利用網絡語言進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讓人久等的現象,說明網絡語言具有簡潔性。
2.網絡語言對古代漢語的繼承性
2.1網絡用字的繼承性
網絡語言中的用字主要繼承古代漢語中假借的用字法。很多學者認為古代的文字比較少,所以在古代的文獻中經常出現假借的用字方法。而現在社會中,網絡語言的形成主要是通過電腦鍵盤中有限的鍵數編寫出來的,網絡語言中有些詞語并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只能選擇一個同音字進行替代,來表達想表達的意思。
網絡語言中采用諧音的方法與古代漢語中采用假借的用字法存在不同之處,首先,諧音字并不是一個新字,是人們對已有的漢字故意不采用,而選擇讀音相同或者漢字相近的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由于受到電腦鍵盤鍵數的影響,網絡語言中的有些詞語只選擇讀音相同的漢字,但表達的意思并不是字表面的意識,類似古代漢語中的假借用字法。比如,再利用鍵盤打字時,由于打字錯誤或者選擇錯誤而出現的諧音字,童鞋(同學)、油菜花(有才華)等。由于地方方言,導致發音不同而出現的諧音字。胡建(福建,南方福建的方言發音)、筒子們(同志們,南方湖南地區的方言發音)等。此外除了網絡語言中漢字變化,電腦鍵盤中的數字鍵也被廣泛的應用起來,比如,88(拜拜)、521(我愛你)等。這種簡單的網絡語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網絡交流的速度,同時增加了雙方語言交流上的樂趣。
2.2網絡語言語法的繼承性
古代漢語與網絡語言在交流過程中都需要用到語法,網絡語言新的語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古代漢語的語法形式。
在古代漢語當中,只有將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情況下,其后面才可以連接賓主,但是意思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例如,《田忌賽馬》中“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第一個射指的是射箭,做名詞,因此其后不能再添加賓主。而后一個“諸公子逐射千金”指的是射擊,做動詞,因此其后可接賓主。而在網絡用語中“有事call我”,里面的“call”原意是電話,做名詞,而在這個句式中則是做動詞,即“打電話”,后面便跟了一個賓主“我”?,F代網絡用語中這種名詞轉化為動詞的應用方式,也成為了其對于古代漢語的一種繼承與發展,使其變得更加的現代化。
3.網絡語言對古代漢語發展的影響
3.1網絡語言的積極影響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出現,為我國古代漢語的發展添加了新的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中經常對社會的發展和各類新聞進行大力的宣傳,使信息的擴散面擴大。在信息技術發展的現在,網絡語言由于自身的簡潔性和有趣性,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語言方式。為我國古代漢語想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人們的需求,就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革,而網絡語言的出現,正為古代漢語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古代漢語的有趣性,使我國語言的表達方式更加豐富[1]。
3.2網絡語言的消極影響
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語言作為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有雙面性。網絡語言的出現,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古代漢語的發展。但是,網絡語言也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大部分網絡語言缺少規范性,有的語言扭曲了古代漢語的本質意思,影響著古代漢語的教育,由于網絡基本已經遍及到各家各戶,很多青少年經常接觸網絡,對一些網絡語言十分熟悉,在學習中就會延用網絡用語進行寫作。還有部分網絡語言比較低俗,會對青少年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對網路語言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充分利用網絡語言帶來的優勢,降低網絡語言帶來的負面影響,維護網絡語言健康環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網絡技術,在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前提下,網絡語言應運而生,網絡語言的形成離不開古代漢語的發展,網絡言語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帶來了方便,但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提醒我們在享受網絡語言帶來便利的同時,還要保留古代漢語的嚴謹性,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對網絡語言進行創新,促進我國的文化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姿嫻.芻議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漢字文化,2018 (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