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本文通過調查問卷,了解高職高專思政課的現狀,認清影響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關鍵因素,闡述加快提升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發揮思政課育人時效性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重大意義
2018年4月,教育部黨組積極部署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會議精神,提出打一場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攻堅戰,各地各高校思政課呈現出可喜局面。但是,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程的傳統偏見,大學生自身特點和知識層次,以及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加之思政教師對自身所承擔的育人業務缺乏信心,高職高專思政課的時效性始終沒有實現根本性的轉變。新時代賦予青年大學生新的使命,新使命呼喚“高素質的人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重中之重,充分用好思政課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加快提升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發揮思政課育人時效性。
一、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現狀調查
(一)問卷調查的目的及具體做法
為了旗幟鮮明的宣傳馬克思主義,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推進我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研究總結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筆者深入實際,特開展此次調查。
本次調查的對象涉及大二部分專業的學生。調查內容圍繞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影響思政課教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具體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制定調查問卷內容,力求得到真實的調查數據,綜合分析這幾個教育要素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影響。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300份,回收率100%。采取無記名填寫問卷的調查方式,確保調查結果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二)問卷調查的結果及原因分析
1.問卷調查的結果
關于對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調查結果顯示21人認為思政課非常有吸引力,占7%;30人對思政課表示比較有吸引力,占10%;85人認為思政課的吸引力一般,占28%;164人認為思政課沒有吸引力,占54%。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沒有吸引力,多數學生對思政課不感興趣,煩躁排斥,抱著應付考試的心理,對課程本身顯得無可奈何。
2.影響思政課吸引力因素的調查分析
在調查回收的300 份問卷中,52%的學生認為教師自身素質是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最重要因素;65%的學生認為思政教師的知識層次、理論功底、業務能力、人格魅力等影響思政課的實效性;58%的學生功利心較強,認為思政課和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無關;42%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材以及授課內容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影響他們學習興趣;53%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不能及時更新,落后老套,降低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6%的學生認為信息化時代,網絡和智能機的使用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二、影響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關鍵因素
經過問卷調查分析,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弱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1.智能手機的不恰當使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但是大多數學生迷戀手機,導致課堂上低頭族特別多,他們玩網絡游戲,過多使用聊天功能,智能手機變成了21世紀大學生的精神鴉片。高職高專學生自身文化素質低,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對自身的把控力差,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智能機上,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削弱了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置身于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思政教師的政治立場不堅定,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對社會上的諸多事物不能做出正確的評判,不能理直氣壯、旗幟鮮明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們自己不信,自然不會感染和傳遞給學生正能量,個別教師不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極度缺乏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學過程敷衍了事,業務能力差,品德修養差,不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產生共鳴。
3.高職高專大學生自身文化素質低。高職大學生受教育的目標同其基礎文明修養程度不成正比。他們大多來自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從地域來看大多來自農村和偏遠地區,整體的文化素質低,理論功底薄,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對知識系統把握的能力,主動捕捉知識的能力差,領悟能力差,尤其對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更是一頭霧水,上課聽不懂,悟不明白,精力不集中,對思政課產生厭倦情緒,影響了思政課的吸引了和感染力。
4.社會不良環境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偏頗。特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物欲橫流,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不文明現象導致大學生道德素質滑坡,不能正確的辨別真善美、假惡丑,影響他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他們逆反心理強,不相信也不接受教師對他的正面引導和教育,這種消極的心態和歪曲了的世界觀直接影響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三、提升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重大意義
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強調:加強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層面來認識。要在持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的基礎上,推動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可見,全面振興高等教育,須把德育貫穿始終。結合我校思政課吸引力問卷調查結果和原因分析,提升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探索和實踐,刻不容緩。
(一)是鞏固思想政治課地位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課的地位,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和教育制度決定的,也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課程性質決定的。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有助于鞏固和加強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地位。首先,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思想武器。廣大青年學生只有通過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和學習,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常識教育,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解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巨大的物質財富。其次,思政課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礎性工程的發展。鄧小平多次強調,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兩手都要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人類的文明史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的歷史,精神文明會對物質文明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力。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和中心環節,是實現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
(二)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緊迫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強國之魂。思想政治課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黨的十八大用“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它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對全民族提出了崇高的價值追求。從國家層面上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強國;從社會層面上要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諧社會;從個人層面上要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良好公民。這三個層面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它規定了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表達。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錯誤思潮扭曲了大學生的靈魂,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被邊緣化,他們面臨著多種抉擇。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大學生的思想,是目前急需解決的緊迫課題。思想政治課從內容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提升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利用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之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這是思想政治課的一項政治使命和歷史責任。因此,努力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教育的時效性,急不可待。
(三)是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內在要求
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是指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知與行的有機統一、促使大學生思想品德全面發展的實際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主陣地,它承擔著塑造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關系到為國家輸送什么樣的接班人的問題。思政教師教學過程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培養合理素質結構的人才。因此,教師要使思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要創新教育教學,用博學的知識,飽滿的情感,高尚的師德修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政治課堂的出席率、抬頭率和參與率,發揮思政課教書育人的作用,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艷紅.鄭炳心.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4):30-34.
[2]佚名.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1).
[3]部長陳寶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18-11-01.
[4]趙明剛.《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吸引力的路徑探討》.教育評論.2015 (4)
[5]師吉金.鄭艷鳳.《思政課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從何而來》.2017.—11 (6)115—117
科研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和感染力策略研究(編號:GS17156),研究時間(2017年—2019年)。本論文是思政專項課題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