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遠明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129-01
摘要 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共青團中的青年成員是其建設與發展的中流砥柱。現在,中國青年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隨著經濟社會的推進發展不斷變革,共青團員首先需根據當今社會形勢變化更新自身團員流動機制和組織建設方式,以期提升青年凝聚力;然后按照工作任務變比修改自身工作方式,進一步加強共青團員的社會影響力。本文就群團組織改革背景下共青團工作創新研究進行分析,旨在為今后的共青團工作創新提供參號。
關鍵詞 群團組織 共青團 創新
新時代共青團改革以組織形態視角構建新型學說思潮和實踐空間。共青團的改革起點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共青團總共實施三次改革。中國當代治理系統和治理能力建設過程中同步進行共青團改革,貫徹落實共青團改革效果的同時著重把控基層青年的重、難點改革成效?;鶎臃招蛨F組織建設承載改革實踐中基層共青團的鞏固和壯大作用,實現基層共青團服務青年的能力水平隨著基層團建改革工作相互銜接、處理而提高,進而貫徹落實共青團改革成果。
一、共青團工作面臨的變化及困境
(一)共青團工作的時代背景在變化
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體制。社會結構中的經濟差距隨著階級層次的分化與固化不斷增加。個體間各種各樣的分配方式逐漸形成相互差異的利益訴求?;ヂ摼W思維的開放性引導著群體間逐漸迸發出各種思想觀念。
(二)共青團工作的服務對象在變化
青年個體間不斷以自身的深層次理性、務實個性逐漸實現個人價值;各地域、各行業間的青年群體的大范圍流動性導致體制外從業人員越來越多;與傳統共青團不同的是社會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青年社會組織和青年社團,較之以往其自身更具備活力、市場敏感度及應變力。
(三)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核心困境:吸引力和凝聚力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改變著群體間的交往方式,并逐漸形成以青年群體為主體的社會互動方式。網絡時代持續打破傳統計劃經濟、話語體系和工作方式,當下的社會數據和主觀意念表示青年群體不再傾向于加入和宣揚共青團;隨著社會改革進程中信息科技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青年群體需要不斷創新自身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工作凝聚力。
(四)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價值困境:政治性與社會性
共青團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屬性,且共青團與黨之間的密切政治關系直接影響著共青團的根本生存和發展。共青團組織的主要現實特點是“行政化”。就此,近幾年中國共產黨以“去行政化”不斷更新共產黨工作的要求和社會共識,進一步提升青年群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廣義概念上的“去行政化”主要是以行業職業的工作特點打破行政束縛,完成相關行政工作;換言之為基層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祉。共青團組織的社會性、政治性、行政性有助于實現其理論基礎。
二、群團改革背景下的共青團創新改革
(一)干部管理模式,選拔方式創新
先進、可靠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實現完善的長久性管理模式。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而不斷提高,進而根據時代特征形成不同的觀念及價值觀,所以,共青團干部管理體制的不斷創新有助于改善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進一步融合時代發展進程和人們的新觀念。
創新式管理制度和各級團干部改革構成共青團改革主要內容,以人力資源進一步實施和維護管理制度。團干部隊伍的前衛思想及高要求綜合素質有助于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因此,共青團員的優秀人才培養及引進至關重要,一方面重點考核其才能和思想,一方面需要求其具備工作勤勉,為人正派等品質,并且還應根據上級領導決策與下級團員見構建良好團隊協作方式。人才提拔注重基層干部資源,通過干部人才流動管理模式不斷更新各級人才述求,鍛造共青團組織的更高服務水平。
(二)機關扁平化,組織體系創新
1.組織機構的扁平化。以基層擴展管理制度徹底代替“倒金字塔”結構。工作項目以每一階段的工作要求為設置標準,增加青年組織中的基層團組織范圍,進一步構建社區、樓宇、青年興趣組織和網絡團隊。
2.權力結構的扁平化。中上級管理層積極賦予基層組織實權和職能要求,促使基層組織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特性和資源能力,進一步與上級管理構建良好供需對接平臺。
3.運行機制的扁平化。共青團組織干部與青年群體、基層人員的緊密聯系有助于構建下沉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機制化安排,以互聯網融合共青團構建新媒時代下的共青團工作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堅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為指導方針的共青團不斷引進優秀全面型人才,有效促進共青團改革與新媒體時代的相互融合,提高各層人員的工作效率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共青團順應時代變化不斷改進自身缺點,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整體服務水平。同時,注重打開共青團組織的創新開拓意識,積極開發新體制、新機制,合理、有效地規范其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