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強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143-02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中的載體、手段、效果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確保傳統媒體受眾人群的基礎上,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設備和新媒體軟件技術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確保職工隊伍穩定,北運河管理處進行了多種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提供了一定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思想政治工作 融合發展 新常態
新媒體時代慢慢成為新常態,以電腦、手機、智能終端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設備匯同以QQ、微信、快拍等新媒體軟件技術應用正作為傳播的主要渠道和工具,對各行各業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內在的影響和廣泛的運用。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需要通過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和灌輸,從而轉變受教育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依托新媒體時代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重大。如何引導“低頭族”、“砍手黨”,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點
(一)通過新媒體獲取“大數據”成為“流行風”
大數據高速運轉。現今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早已超出最初網絡技術興起發展時期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一些移動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和方式。如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社交軟件幾乎成為每人生活必備的項目,海量信息的內容豐富堪比《大百科全書》,網民表達思想的途徑增多,表達的空間更加廣泛。人們的科學化水平整體提升,相互之間溝通的障礙性進一步減弱。新媒體時代促使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利用龐大的網絡自媒體獲取豐富的“教育資源”
新媒體資源呈現指數型增長。新媒體時代獲取“教育資源”更為便利,小到手機上各式各樣的微信小程序,大到網絡中各種門戶網站客戶端,還有各種APP、智能軟件等,豐富了網絡資源,拓寬了“教育渠道”,學習的方式、方法也變得更加自由、簡單,人們可以量體裁衣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內容,工作的主動性,辦事的效率性,助力著“中國速度”。
(三)為持續增加的網民提供了表達和溝通的平臺
受眾群體持續走高。新媒體時代構筑了網民“大舞臺”,“掃一掃”、“搖一搖”輕松一點即可結交遠在天邊的朋友,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開始慢慢轉變,受教育者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互動變得更加頻繁,有助于加強單位的凝聚力,是解決內部矛盾的重要途徑,為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安上了“一鍵啟動”的開關,為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成了統一共識。
(四)新媒體時代有利于信息的傳遞及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
新媒體時代激活辦事效率。信息閉塞的時代慢慢退去,隨之而來的是信息傳遞的高速運轉,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及信息的傳達更加高效,一項工作的下達只需之間的靈活操作,只需短暫的數秒即可被基層單位所知曉,高效的傳播方式更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如今微信平臺被大眾廣泛應用,群主只需簡單的“@”一下,信息即刻發送,成員可以相互交流意見,實時反饋問題,便可了解工作進展程度及狀況。
二、新媒體時代面臨的挑戰之我見
(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勸新媒體拓寬陣地
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隨著新媒體時代建設隨時隨刻發生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陣地多為報刊、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在年長群體中尚存一席之地,因受到時效性、便捷性、傳播性的影響,現代人往往通過新媒體大數據搜索,高速、便捷尋找所需材料,享受新媒體建設的舒適性與優越勝。數字網絡電視、擁有AR等技術的可穿戴便攜設備、智能手機以及智能終端正在迅速普及,這也使得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的重要性與復雜性不斷凸顯。隨著北運河管理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的完成,全體在職黨員已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擁有個人微信號率達到100%。
(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助新媒體豐富內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通過聽、說、做等傳統方式,附加示范引導、心理疏導等特殊方式,熏陶、教化人的思維與習慣,相對于新媒體時代層出不窮的載體和手段,信息內容不斷豐富,變化形式不斷多樣,交流互動成為實時,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徑要不斷完善,尋求創新手段,加強與時俱進。北運河管理處不斷完善“三級教育培訓體系”(黨員、干部、職工分層次開展教育培訓),在傳統的你講我聽、你做我看、你說我做的基礎上,建立處領導班子、中層干部、支部書記、各黨支部微信群,不斷完善辦公自動化硬件與軟件,通過推送各類微黨課材料,制作微信H5,收集黨日活動信息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有機融合。
(三)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助新媒體強化效果
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找準有效利用新媒體的著力點。填鴨式的灌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定范疇,就是正確、先進的思想通過學習、教育、實踐促使自覺形成,工作對象易產生本能排斥、枯燥乏味等效果。新媒體易被生活所接受,形式別出心裁,博得大眾眼球,互動性強,更適合人的短時記憶。思想政治教育要強化工作效果,還需要結合時事熱點、焦點展開。北運河管理處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在夯實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注重加強正面輿論引導,2017年報道的李鬼排污事件得到了時任環保部陳吉寧部長的親自批示,引發環保人士進行銜接大討論,是水務行業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時代有機結合的案例。
三、利用新媒體時代深化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北運河管理處屬于水務基層單位,下設所站點多面廣,人員較為分散,組織集中學習需要付出時間、經歷,單位根據自身實際及水務中心工作,定期開展有益嘗試。
(一)將新媒體與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相融合,完善學習型黨組織
2018年是北運河管理處建處45周年,截至目前,全處共有在職職工282人,全處35歲以下青年職工約占47%,加之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務建設等重點工程的持續推進,促使全處職工辦公自動化能力亟待提升,新媒體受眾職工持續上升,手機早已成為職工生活工作的“貼身”之物,北運河管理處為適應新變化新形勢,先后建立了各類QQ群、微信群等,制作了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課件,常規會議活動、文件通知、學習材料等內容分別通過新媒體快速下達,保持了與黨員、干部、職工高度的契合,以便使思想政治工作向“河長制”、水政保潔、防汛調度、工程安全等水務各項工作全面延伸。
(二)將新媒體與調動職工的參與性相融合,打造資源共享
北運河管理處處領導班子帶頭參與北京干部教育網學習,全處連續多年組織職工參與了“政府工作報告”網上答題、水利部水法知識答題、北京組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微信答題等新媒體答題活動,全處近年來不斷增加電腦及網絡的配給率,處機關電腦占有率及網絡的覆蓋率達到了100%,職工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接受熏陶、擴大知識面。鼓勵職工通過下載健步121、職工書屋等手機APP豐富文娛生活,提升身體素質。完善宣傳考核獎懲機制,意識形態引導成效顯著,通訊稿件從先前的每月幾十篇上升為現在的每月上百篇,不僅僅是數量提升,投稿質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強。在重要時間節點,有效利用所收集的圖片、視頻等信息素材,組織職工用于微信公眾號、微信H5、微視頻等制作,提升了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培養了青年骨干力量,完成了相關工作任務,也達到了政工公開的效果。利用新媒體的吸引力,營造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圍。
(三)將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形成品牌文化
對內,新媒體建設成為了與職工便捷、快速的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徑。收集群眾建議,通過建立黨支部書記、黨支部、支委微信群,有針對性地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的互動性,使黨委、各黨支部與黨員、職工群眾能夠相互溝通;新媒體的平等性,使大家沒有居高臨下的感覺,密切了黨員、干群關系。目前北運河管理處辦公自動化系統還在完善當中,力爭使黨委與職工的溝通更加坦誠,在副中心水務建設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使全體職工獻計獻策、敬業負責、勇于創新,促進單位和諧發展。
對外,新媒體建設為打造北運河文化品牌提供了堅實基礎。北運河管理處在內外宣傳、意識形態引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發揮新媒體優勢,在長期與市水務局《北京水務報》、自辦的《運河通訊》(內部材料)和“水潤京華”雙微平臺、微信群等新媒體渠道鞏固聯系的基礎上,積極與《中國水利報》、《法制晚報》、《通州時訊》等媒介加強溝通,促進水政執法、水環境保護、防汛調度、執行“河長制”、運河文化等具有北運河中心工作的內外傳播,為北運河改革發展傳導正能量,為城市副中心水務建設打造新形象。
(四)將新媒體與加強監督檢查相融合,增強狠抓落實的本領
北運河管理處下設7個管理所,每個管理所下設若干管理站,管理站點多面廣,個別地方路途遙遠,學習的落實情況檢查不變。北運河管理處嚴格將按照“B+T+X”體系,統一發揮“一規一表一冊一網”工作載體開展支部活動,實現全處在職黨員100%關注黨員E先鋒微信公眾號,處屬各黨支部有效利用北京長城網資源組織開展線上學習,并通過《黨支部工作手冊》電子版做好留痕記錄,養成自覺學習、按要求學習的習慣。
四、結語
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時代融合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這不僅僅是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更是每個單位改革發展的快速通道。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更要思考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要及時總結好經驗,盡可能想辦法尋求遏制或控制不利因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放開思路,尋求突破,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徑內容,在不斷創新中,擁抱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