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
摘要:初中數學知識和小學數學知識相比,難度比較大、知識量比較多,很多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后,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對于數學學習存在較為嚴重的抵觸、厭學心理,針對以上問題,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結合初中生的各項特征來開展數學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是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本文針對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字:初中;數學;教學;自制教具;方法
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優秀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把數學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可以鼓勵學生自制教具,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新知識、探究新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一、自制數學教具的優勢
自制教具具備直觀性、簡易性、針對性等特征,其中直觀性指的是,初中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講較為抽象、復雜,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而自制數學教具,就能夠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直觀的物體表現出來,以此來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其中簡易性指的是,數學自制教具容易制作、構造簡單,比如,在學習“圓”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只需要一個不用的方便面桶、圖釘、剪刀等簡單道具,就能夠制作出“動態的演示器”,讓學生在制作道具過程中,理解、掌握所要學習的數學結論;其中針對性指的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制教具,是為了攻克難點、重點問題,所以說自制教具具備較強的針對性,比如,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的時候,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雖然學生可以感受到幾何體的變化過程,但是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如果讓學生利用蘿卜、黃瓜、小刀來制作教具,就能夠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受到截面形狀所發生的變化,從而得出“在一個幾何體中,所截取的方向不同,那么最終得到的截面也是不同的”的定義。
二、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運用方法
(一)運用自制教具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自制教具來導入新課,結合自制教具中的直觀性特征,讓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數學課堂中,比如,在學習“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去嘗試把紙立起來,但是學生如何絞盡腦汁都無法讓紙站起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把紙折成兩半,再放在桌子中,讓紙和桌子呈現出一個三角形,紙就能夠站在桌子上了,學生受到啟發之后,有的學生會把紙折疊成圓柱體,在此過程中就能夠逐漸過度到“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自制教具,突破難點、重點教學內容
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很多無法理解的知識,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制教具,攻克難點、重點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減輕數學學習壓力。比如,在學習“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后去測量所選圖形的具體長度,然后去探究圖形中每一個長度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通過近似計算、衡量之后,學生就能夠發現圖形的比值是一樣的,這樣學生可以加深對所學定理的認識。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為學生展示一些千篇一律、粗糙的數學教具,根本無法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動手能力,而在自制教具過程中,學生腦海中能夠出現更多新的思路,利用已知生活經驗、已知數學知識來探究問題,比如,在學習“三視圖”的時候,因為很多學生的立體感比較差,腦海中缺乏完整的立體空間圖形相關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橡皮泥來制作正方體,把這些正方體連接在一起,組合成各式各樣的立體圖形,讓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從中探索物體的特征,這樣再學習三視圖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容易理解。
(三)通過自制數學教具,深入挖掘數學知識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直接把數學定理、公式、概念告訴學生,學生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去學習數學知識,導致學生學過就忘,在解題過程中也會用錯概念、公式、定理等。針對以上數學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制數學教具,深入挖掘所學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幾根長短不一樣的木棒,長度為25厘米、16厘米、9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等,然后讓學生自主動手用5厘米、4厘米、3厘米的木棒去拼接圖形,學生就可以拼接出三角形,然后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這個三角形屬于何種三角形,通過測量學生能夠得出是直角三角形。教師再引導學生去計算5、4、3的平方,學生能夠得出25、16、9,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去拼接25、16、9這三根木棒,學生還是能夠拼接出直角三角形,最終能夠探究出32+42=52,這樣就可以輕松推導出勾股定理,通過自主動手操作,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能夠靈活運用在數學解題過程中。
(四)運用計算機軟件來制作教具
除了在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自制教具,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軟件來制作教具,讓學生的思維具備非常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通過自主探究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排列組合”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使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flash動畫,讓學生把乘坐方案的數學題目用flash動畫呈現出來,例如,去上海旅游,可以做輪船、汽車、火車,其中一天包含了4趟火車、3趟輪船、2趟汽車,讓學生利用flash動畫把這些問題展現出來,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分析數學問題,擁有清晰的解題思路。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制數學教具,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空間,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元福,朱孝芳.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5):107-108.
[2]劉曉靜,鞏玉靜.初中數學自制教具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