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兒童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又與興趣有著直接的聯系. 要使學生喜歡數學課,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以兒童實際生活對數學的需要,充分利用數學本身存在的許多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秘等特點,疏導學生心理,創建良好的數學情境,激發培養兒童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才會有勁兒,才會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自覺學習,積極思維,克服困難,使自己經常處于緊張、艱苦、輕松、快樂的學習滿足中. 從低層次的趣味萌發到高層次興趣的提高與發展,是教師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長期培養、持續強化的結果.
一、動之以情,以情引趣
情感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 動之以情,似乎與數學風馬牛不相及,目前仍有一些數學教師尚未走出這一誤區. 任何一門課程,學生之所以喜歡都與該科教師動之以情有關. 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同樣也會喜歡他教的課程,數學課也不例外. 只有老師動之以情(包括數學思想教育、講課熱情、耐心輔導、積極對學生的評價,等等),才能了解學生,理解學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以學生的角色有預見性地帶領學生步入數學殿堂,在循循善誘、適時啟發的良好課堂氛圍中,把學生的思維過程緊緊地“栓”在老師的思路上. 于情中引趣,趣中生情,情趣交融中使學生不斷地動腦、動口、動手,掌握學習方法、獲得知識,從而轉化為能力. 教育家第思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這里的激勵、喚醒、鼓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動之以情,以情引趣,產生師生共鳴. 尤其是學困生的轉化,更需要這種情感的驅動,他們最容易體驗到這種情感的力量所在,因此,教師的積極情感,對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又必須始終體現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
二、導入新課的手段要新穎,從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導入新課的手段新穎,學生就會耳目一新,注意力集中,有探數學萬花筒之趣. 教師的積極導向,可把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如低年級:“開火車”口算, “補數”湊十的游戲引入,能寓學于樂,使學生知難而進;中高年級:設疑引入,學生就會追根求源,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教師讓學生寫出多個不同的三位數,老師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數能分別被2,3,5整除,在學生疑惑中引入能被2,3,5整除的特征);教具學具實物的引入,直觀形象,使得學生手腦并用,容易在趣中獲得抽象概念和建立空間觀念;生活實例的引入(如讓學生比賽誰畫的圓最圓?在似圓非圓中引入圓的教學),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實踐和追求,體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教材不同,引入方法也各異,但都突出了一個“新”“奇”,其目的都是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這起始的一步作為教學手段,決不可忽視. 正如蘇霍姆林基所說:“思維是從吃驚開始的” 因此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誰就贏得了學生的情感,贏得了教學的主動權,獲得教學成功的可能.
三、抓住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則是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過程. 當知識遇到遷移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如加法向乘法遷移,相同數的連加是連接點),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個偉大的發現者為自己自豪;當知識點橫向引導發展時,教師積極為學生創設多種數學思維途徑. 找準結合點(如較復雜的平均數應用題,是平均問題的深化,二者之間的結合點:總數量÷總分數=平均數),啟發引導學生多角度找出解題思路,獲得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法多用的解題能力. 使他們既看到熟悉的千變萬化的有趣規律,又不斷地體驗到揭示數學奧秘的樂趣. 學生常興奮地說:“這題我終于做對了!”就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愉悅反應;當知識轉折時,學生難以由具體到抽象形成概念或建立空間觀念時,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有趣的材料,架起思維間的“橋梁”,幫助學生完成(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從實物→特征→圖形三者之間的兩個過渡,借助直觀的感知建立抽象的概念,激起他們善思、精思,正確推導出公式,掌握計算法則,于實踐中轉化為能力. 使得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同步和諧的發展,也驅動了他們異想天開創造的意向,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教學信息反饋的機會,增強差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信息反饋的目的,主要還是幫助尚未取得成功的學生再次獲得成功. 因為一次成功的機會可以十倍地增強學習信心,百倍地提高學習興趣. 就學習數學某一知識而言,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 同一班級的學生也會因智力的不同,知識結構等多方面原因,而存在著好、中、差,難免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某些知識和能力的障礙. 這些障礙雖點點滴滴,又確實會影響以后的學習,甚至還會給他們造成嚴重的心里壓力,消弱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所以在這關鍵的路口,教學信息的反饋就成了“扶一把、推一下、鼓鼓勁、努努力、終成功”的好時機. 教師應針對他們的障礙點,給予疏導、點撥,多為他們設置成功的契機,多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盡可能地避免他們不受或少受挫折,使他們處在思維較暢通,心情較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學習,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當他們有了成功的情緒體驗也就消除了畏懼的心理,克服了學習過程中的不良習慣,使興趣在經歷過努力的成功中得到增強和提高.
總之,在數學教與學的活動中,只要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人就都獲得一定的成功,并于成功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個個能體驗到知識有使人變得崇高的力量,使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強化,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