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露
摘要:幼兒園是幼兒開始正式接受教育的場所,其環境的設置對幼兒的成長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要對幼兒園的環境設置進行深入的研究,為幼兒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設置
幼兒好奇心強,對任何事物都想去試一下,同時,正是因為幼兒的好奇心比較強,外部環境對幼兒的學習有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設置幼兒園環境時,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科學設置幼兒園的環境,使其既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讓幼兒獲得良好學習環境的同時,能夠保持較高的注意力投入到學習當中。
一、認真分析幼兒年齡特征,準確把握幼兒的心里變化對環境的要求
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思想發育都是不成熟的,活潑愛動、自制力差、容易沖動又好奇心強是他們比較基本的性格特征。對幼兒園的環境設計就是要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在環境設計方面,首先是要保證環境的安全性,不論幼兒多么的好動、喜歡游戲,都必須要保證幼兒的安全;其次,環境的設計要規避會對幼兒產生不良心理暗示的物品,比如采用的顏色不能過于壓抑,采用的材料不能過于刺激。同時,在設計教學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可以供幼兒模仿的積極素材,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只有真正結合了幼兒的心理特點來完成的設計,才能夠保證環境的影響作用更好的發揮,以此來為幼兒創造更良好的學習和活動空間。
二、結合教學需要和幼兒年齡特點,對幼兒活動區域進行創設
教育環境應結合教育教學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創設,要結合主題活動下設的分題活動內容進行布置。當主題活動中涉及認識貨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小超市”、“燒烤店”等活動區域配合主題活動的進行,提供玩具貨幣,幼兒們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中認識并學會使用貨幣,扮演超市工作人員的幼兒也可以一同協商為商品定價。教育環境的創設要隨著主題活動內容的進行需要隨時更換環境的內容,或者根據主題相關的內容的生成內容,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調整,教育環境要與幼兒進行互動,我們與幼兒一起創設的墻面環境最好能與孩子的視線持平,這樣會更加便于幼兒之間的討論、交流,離幼兒視線過高過低都不利于互動。在主題教育教學活動之后,幼兒可以在各個活動區內操作相應材料來進一步鞏固相應的知識,培養交往能力、動腦動手能力、合作游戲等。
三、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同時展示幼兒自身特點
寬松的心理環境指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允許幼兒出錯,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接納幼兒不同的意見,探究方式和發現等。《綱要》在“內容與要求”的第二條要求教育者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如在幼兒園的自然種植區,孩子們一個個好奇地問,“老師,為什么把種子埋在土里呀?”“老師,花生種子能吃嗎?”“荷花的種子是什么呀?”……幼兒對種子產生了興趣,我們決定給幼兒提供各種種子、器具,讓他們自己種植探索種子的秘密。在種植活動中,孩子們自己按自己的想法種了起來,有的種玉米,有的種花生,有的種蒜頭,有的從口袋里摸了熟瓜子種了起來……種植結束后,我們對孩子們提出了問題:“你們種的種子都能長出來嗎”“每天來看看到底哪些種子能長出來?哪些長不出來”過了幾天,當種子開始破土時,我們帶孩子們到種植園仔細觀察,孩子們興奮地叫起來:“我的小麥發芽了”“我的蒜頭發芽了”“我的玉米也發芽了”……又過了幾天,豆豆問我“老師為什么我的瓜子還不發芽?”開心說:“我種的花生米也沒發芽”,這時其他幼兒圍了過來,我指著豆豆種瓜子的地方問:“你們說瓜子為什么不發芽?”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瓜子壞了,有的說被蟲子吃了,有的說吃的東西不發芽……我讓孩子們重新種上了生瓜子、熟瓜子、生花生、熟花生,告訴他們過幾天你們來看看種子有什么秘密。教師應學會提供寬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在探索中尋找答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學會提出疑問再去探索。
四、利用幼兒園環境開展主題活動,提高幼兒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動來形成的,所以教室環境的創設為幼兒通過主動活動獲得知識經驗提高能力創造了條件。同時,幼兒活動的表現,又為教室環境的再創設提供了依據。在所創設的豐富多彩的區角活動環境中,幼兒主動活動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老師為他們準備的各種材料,通過自發的學習或游戲來獲取知識經驗,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選擇、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嘗試,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在幼兒參與教室環境創設,能使教室環境更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更能激發他們對環境的興趣與注意,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從而使環境與幼兒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產生互動作用,形成幼兒和諧的生活空間,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的裝飾。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墻面、角落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像海綿吸水那樣融入幼兒成長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殷芳,宮政.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39):92-92.
[2]李莉.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
[3]史萬兵.環境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J].教育研究.
[4]徐夢琪.基于兒童空間認知的幼兒園空間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