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要: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日益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注冊制等多項改革措施出臺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上市這條道路,試圖利用資本市場的閑散資金,讓企業做大做強。上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各個方面滿足上市的規范要求,而財務問題往往直接關系功敗垂成。據統計,因財務問題而與上市僅一步之隔的企業占大多數。本文擬對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有關財務問題,結合證監會審核關注點進行說明,以期對后來者所有幫助和借鑒。
關鍵字:擬上市;財務準備;指標分析
企業上市的意義和作用很多,選擇上市可為企業發展提供直接融資渠道,進一步規范企業的運作,有利于企業梳理品牌形象,有利于企業股權的增值并增加流動性,有利于企業快速整合資源,做大做強。當前經濟環境多變型和復雜的影響下,企業自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為上市鋪平道路,重中之重就是做好財務準備。擬上市階段,企業需要對自身的財務工作進行規范,進而為上市以后的發展提供保障。
一、擬上市公司的財務準備
(一)優化企業財務狀況。企業上市前條件包含多項指標,比如公司的年營業額、毛利潤額、凈利潤額、資產狀況、資金狀況以及負債狀況等。其中包含三項主要狀況,及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及盈利能力。
(二)完善社會審計及資產評估,審計及評估的主體是具備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象是具備上市資格的將上市公司。審計及評估涉及的材料包括三大報表、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固定資產的增減及臺賬、債券資料及債務資料、銀行存款對賬單等。
(三)完善公司財務報表。公司財務報表主要包括審計報告,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三大會計報表等內容。公司上市前的審計報告是整個公司是否具備上市資格的核心,全面反映了整個公司的現金流動、整體損益、是否負債等情況。
(四)加強財務風險管理。防范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點,主要是資金風險、資本風險以及在途風險。其中,資金風險屬于可控風險,企業需要通過各種做賬渠道來實現資金風險的平衡。并且要加強不良資產的回收,對其他公司、機構及個人所欠資金及資產要最快的有效收回。
二、證監會對擬上市企業的關注點分析
2000年3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準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標志著股票發行審批制的結束和核準制的正式施行。核準制是審批制到注冊制度過渡的一種中間形式,指發行人在申請股票發行時,監管機構除進行合規性審查外,還需對發行人的行業、素質、盈利能力及其財務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審查,作為是否核準的依據,證監會審核的關注點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持續盈利能力
能夠持續盈利是企業發行上市的一項基本要求,從財務會計信息來看,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收入的結構組成及增減變動、毛利率的構成及各期增減、利潤來源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三個方面。
(二)收入
營業收入是利潤表的重要科目,反映了公司創造利潤和現金流量的能力。在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中,均有營業收入的指標要求。
(三)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直接影響企業的毛利率和利潤,影響企業的規范、合規性和盈利能力,應關注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規范,核算政策是否一致。擬改制上市的企業,往往成本核算較為混亂。對歷史遺留問題,一般可采取如下方法處理:對存貨采用實地盤點核實數量,用最近購進存貨的單價或市場價作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等的單價,參考企業的歷史成本,結合技術人員的測算作為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的估計單價。問題解決之后,應立即著手建立健全存貨與成本內部控制體系以及成本核算體系。
(四)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反應了一個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償債和支付能力,現金流量表提供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無法提供的更加真實有用的財務信息,更為清晰地揭示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
(五)重大財務風險
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方面,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主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均作了禁止性規定,包括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項;不存在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進行違規擔保的情形;不得有資金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以借款、代償債務、代墊款項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六)獨立性與關聯交易
企業要上市,其應當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管理結構,具有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具體為資產完整、人員獨立、財務獨立、機構獨立和業務獨立五大獨立。尤其是業務獨立方面,證監會對關聯交易的審核非常嚴格,要求報告期內關聯交易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對關聯交易要有完整業務流程的規范,還要證明其必要性及公允性。
三、其他問題和建議
(一)建立成本分析。采用樹狀圖分析方法,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穿透分析。橫向角度是指分析企業自身實際發生的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異部分,需要將差異部分進行分解追溯,由總到細,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縱向角度是指分析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和同行業實際發生的成本的差異部分,將差異部分進行分解比較,指出各自的優劣勢,強化企業優勢成本,及改進成本管理中不足之處。
(二)第三方回款分析。對擬上市企業涉及外貿業務的,應對外銷收回的款項進行分析,篩選出存在第三方支付款項部分,追溯調查該回款形成的三種原因:關聯方、業務關系方及外匯管制,并要求企業和客戶簽署三方協議。從第三方回款占:營業收入、外匯回款總額、凈利潤等相關金額指標,分析回款占比情況;從第三方付款客戶數量及占外匯回款客戶總數的比例等數量指標,分析客戶變動情況
(三)采購分析。按采購金額的大小,將供應商進行排序,重點關注前十大供應商的排名。對公司每個月采購的存貨,按從供應商采購金額占總采購的比例,和累計占比等指標分析對供應商依賴程度。
(四)銷售分析。對公司每個月的銷售清單,按照客戶和產品兩大類進行分析。按照銷售金額占總銷售的比例、累計百分比、銷售毛利及毛利率等指標,將客戶進行排名,重點關注比例較高、依然性強的客戶,分析和調查是否存在虛假銷售。按照銷售金額、成本、毛利及毛利率的占比,分析公司產品結構及不同產品的銷售情況,關注高利潤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