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288-01
摘要 為官不為不是一個新問題。從權力誕生之時起,為官不為就和腐敗一樣成為人類社會必須認真面對的瘤疾。“黨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反腐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目前,我國政治生態得到有效凈化,黨風政風發生明顯變化。面對政治生態的新變化,一些干部不是銳意進取、積極工作,而是產生了“為官不易”的錯誤認識,從而產生了為官不為的現實問題。本文分析了干部為官不為問題的成因,并闡述了順鑫控股集團黨委構建干部為官不為問題治理機制的路徑。
關鍵詞 為官不為 成因 機制
一、干部為官不為問題的成因
干部為官不為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一問題的成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方面。
1.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傳統文化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經濟基礎,以專制集權制度為現實載體,以儒家文化為精神內核。這導致一些干部在晉升無望時產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不作為態度,工作中碌碌無為,或是將傳統政治文化中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作為處世哲學,認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抱著這樣的處世態度,他們不是力求上進,而是做老好人,為官不為問題明顯。
2.個人價值觀、政績觀發生偏差。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與工作紀律等是干部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然而,一些干部在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不起權力與金錢的誘惑,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導致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權力觀發生異變,“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只想用權,不想擔責”,“官本位”“權力本位”已經成為一些干部內化于心的思想意識,自由散漫,不堅守工作崗位,出工不出力,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
3.干部素質不高、能力不足。當前,發生為官不為問題還在于一些干部素質不高、能力不足。面對新知識、新理念、新時代,缺乏學習的緊迫性和自覺性,缺乏對自身能力不足的危機感。表現在沉溺于以往的成績,盲目相信自己的經驗,面對新問題依然遵循老傳統、沿用老做法。這對進入新時代以來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現做強做優做大這一宏偉目標造成了—定阻礙。
二、構建干部為官不為問題治理機制的路徑
1.構建科學的綜合考評機制,形成干部“想作為”的氛圍。鄧小平明確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在這方面順鑫控股集團黨委做了有益的嘗試,其一,建立相互制約的科學組織決策體系,如成立黨委領導下的專題議事委員會,對涉及“三重一大”事項進行前期審議,既實現了決策的時效性,又能保證其程序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其二,強化內部監管體系建設,集團成立紀檢監察室、組建督查室,將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壓緊壓實并納入全年績效考評,通過與日常各項檢查的融合考評,起到了很好的督促、整改、提升效果。
2.構建人性化的容錯機制,形成干部“敢作為”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改革的攻堅期、深水區。為保證干部在全面改革的攻堅戰中“敢作為”,必須建構人性化的容錯機制,保障干部“積極進取,敢于擔當”,避免出現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淚的現象。順鑫控股集團積極踐行《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召開專題部署會,為干部干事創業鼓勁撐腰。其一,以干部選拔任用為抓手。堅持黨管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保證國有企業好干部的標準落到實處;其二,將容錯機制與糾錯機制有機融合。容錯不是遮掩失誤,而是要及時糾正和指出不足。正是將容錯機制與糾錯機制協調建構、有機融合,才使二者協同發揮作用。
3.構建立體化的干部培訓機制,奠定干部“能作為”的現實基礎。當前,一些干部“不為”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為”的能力和素質,因此,必須建構立體化的干部培訓機制,提升干部的綜合素質。順鑫控股集團黨委通過順鑫大學(黨校)這一教育平臺,實現了思想教育的制度化、經常化,構建了立體化的干部培訓機制:一是建立長效化的教育培訓制度,實現各級干部教育培訓定期化、規范化、制度化,尤其把基層黨員干部作為教育培訓的重點對象。二是在教育培訓的內容上堅持政治思想道德建設與能力素質提升并重,加強對干部的經濟發展能力、服務民生能力、履責盡職能力、政策理論運用能力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訓提升力度。三是建立能力素質教育培訓考核制度,加強干部能力素質教育培訓的過程與結果管理,同時把干部教育培訓考核結果與干部晉升結合起來,提高干部參與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干部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
干部為官不為是指在權力運行過程中,作為權力行使主體的干部不能及時、準確、有效地履行崗位職責,甚至不履行崗位職責,導致權力行使無法適應社會治理的新變化,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治理干部為官不為問題,需要建構科學的考評機制、人性化的容錯機制、立體化的干部培訓機制、有效的干部選任考核監督機制和全面的干部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