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凱風(本刊記者)
要想瞪羚爆發,應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彌補短板,建立相應機制
要想瞪羚爆發,就應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彌補短板,建立相應機制,在茫茫草原上尋找新的水草豐美之地,靠核心技術優勢占領新的市場高地。
我省的瞪羚體量小、品牌少,且質量不優。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相比,我們的數量被遠遠甩在后面,且沒有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瞪羚企業。
瞪羚區域分布不平衡,有些地方甚至一個都沒有。這也和我省的科教資源分布相吻合,西高新一直在數量上領跑,因為西安的創新資源為其提供了后續能量;其他地市的創新資源有限,不利于瞪羚產生。
投融資環境亟待改善。我省上主板的企業很少,大部分瞪羚企業聚集在新三板,但新三板的融資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產業的配套能力,和東部相比既然我們沒有區位優勢,就應該比東部出臺更好的投融資政策、措施。
瞪羚的數量,與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密不可分。
從目前的數據看,我省高新區聚集了85%以上的瞪羚企業,這與高新區的市場環境、產業配套、創新服務息息相關。
高新區市場環境好、產業配套全,創新創業環境相較于其他地區要好,為吸引市場主體落戶和培育瞪羚企業提供了基礎。
高新區的各項機制較靈活,對新增長點比較敏感,因此凝聚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高新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這批企業很容易成長為瞪羚企業。尤其是西安高新區,數量和質量上遠遠領跑,挖掘其領先優勢,也能為全省其他地區助力。
近年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09家。這些企業都是瞪羚的儲備軍,一旦規模性成長,必然會帶來瞪羚的爆發。

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培育瞪羚企業的重要載體。
瞪羚企業的快速發展源于“雙創”生態的持續優化。建立“眾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孵化培育大量創新型中小企業,能為潛在瞪羚企業和瞪羚企業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加快專業眾創空間的建設,充分激發已建成的177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和68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中的作用,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正在發揮作用。
如西安光機所,該所從2006年實施產學研改革,12年間孵化出了西安奇芯光電、西安中科微精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企業,迄今已孵化高科技企業230余家,其中6家掛牌“新三板”、市值超過200億元。
隨著新經濟的到來和快速發展,瞪羚的聚集和爆發是必然的,如果沒有做好接納瞪羚和營造環境培育瞪羚的心態,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必將站不到前列。
要破解區域間的不平衡,才能為瞪羚企業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省科技廳建立了廳市會商制度,針對重大問題跟市委、市政府直接會商,力求用科技的力量與支撐打破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瓶頸。建立特色產業創新鏈專項計劃,專門支持區域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提高創新能力。支持部分市縣建立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對接省中心服務資源,將西安優質的科技資源往市縣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反向科技特派員和異地孵化制度。各地縣可向西安派特派員,學習相關科技服務和引資、引技術;異地孵化就是在西安把孵化企業的程序做完后,再把企業整體搬遷至各地市。如,渭南已經在西安高新區建了兩個異地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