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雯,莫 敏,范祚軍
(廣西大學a.商學院;b.國際學院,南寧 530004)
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中國-東盟在雙邊投資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投資創造與投資轉移效應日益凸顯。中國與東盟國家致力于降低雙邊的投資壁壘,加大力度促進雙邊投資與人員往來,逐步提高雙邊投資便利化水平,以滿足相互投資需求的增長,促進資本在區域內自由流動。作為“貿易壁壘誘發的跨越行為”[1],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將著眼于對沿線國家進行直接投資活動。而東盟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和先達區域,具有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為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合作提供了歷史機遇期。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如何?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如何加強合作以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
就現有文獻來看,既有成果或將研究重點集中于貿易便利化,或將貿易便利化與投資便利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關于投資便利化水平的研究成果則較少涉及?!巴顿Y便利化”的概念較新,最初是由APEC于2008年提出,并歷經從原則性規則向實質性措施演變的內涵演進歷程,并不斷地明晰、豐富[2]。相關學者[3,4]在《投資便利化行動計劃(IFAP)》的基礎上,對其內涵進行延伸擴展,使其由一個靜態的概念轉變為具體舉措,并對投資者在投資活動中所面臨的各種繁瑣的程序進行簡化,能有效降低投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在于東道國政府“創造一個透明、協調和可預見性的環境”。相關學者選取差異化的評價指標與研究方法對投資便利化水平進行測評比較,指標構造采用市場準入、審批程序、信貸融資、投資保護和爭端解決等指標[5],研究方法采用層次分析法[6]、均值主成分分析法[7]、灰色關聯分析法[8]、因子分析法[9]等。也有學者[10-12]從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方面進行定性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理論層面。因此本文對投資便利化方面的已有文獻進行梳理,圍繞“一帶一路”的研究背景,著力于分析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情況及其便利化程度,由實證結果引申出優化和拓展中國與東盟國家投資合作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對未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進一步投資合作提供參考價值。
我國對東盟直接投資規模呈現逐步擴大化趨勢?;谕顿Y流量的視角,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的主體由發達國家向東盟國家傾斜,規模幅度顯著增大,經測算后的對東盟的年均增長率為40%,而中國對全球的直接投資流量年均增長率則為38.78%,可見近年來東盟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谕顿Y存量的視角,以2006年為節點,節點之前我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基于《貨物貿易協定》的雙邊貿易往來,在投資方面的合作則處于起步期,該階段我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存量逐年小幅增長,節點之后我國與東盟國家分別在服務貿易領域以及投資領域拉開深入合作的序幕,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對于我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合作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投資存量迅增。13年來我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年投資增量大幅提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并呈現不規則的波動性。如下頁圖1所示。

圖1 2003—2015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億美元)及投資增長率
國別雙向投資構成世界性直接投資網絡。基于投資區域的視角,2015年東盟接受外部經濟主體投資總額為979億美元,位居前三的分別是日本、美國以及中國,占東盟吸引外資總額的17.8%、12.5%和8.4%,近年來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但在國別分布上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谕顿Y年度的視角,受不同因素的制約,各年份內我國對東盟各國直接投資流量分布差異顯著,且不同年份前三個國家的投資流量累計始終占當年我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總流量的80%以上?;趩蝹€國別的視角,新加坡深受中國投資者的青睞,是中國近年來在東盟地區的主要投資主體;緬甸、柬埔寨、老撾和越南作為東盟四大新成員國,基于地緣優勢以及投資偏好,近年來中國對其投資不斷增加;由于文萊的國家體量較小,中國對其的直接投資規模則相對較少。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5年中國對東盟10國直接投資流量情況 (單位:億美元)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行業布局特征顯著、分布廣泛。從投資流量看,2015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包括制造業等內的第二產業以及以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而當年對于農/林/牧/漁業等第一產業的投資則較少。從投資存量看,2015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最高的仍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次便是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采礦業,五個產業的總存量占到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總存量的75.10%。而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的行業布局也存在相似性,2015年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較少涉及農業領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石油化工、礦產資源開發等工業領域,以及房地產、旅游、金融、零售等服務業領域。如表2所示。

表2 2015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主要行業分布 (單位:億美元)
本文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將指數化處理后的投資便利化二級指標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指在考慮各個指標之間相互關系的前提下,通過降維將多個原始變量轉化為較少的沒有相關性的綜合指標(即主成分)的統計方法。
設原始數據所組成的矩陣為:

其中,n為樣本個數,p為每個樣本指標個數。
對X進行正交變換,求得主成分分析的數學模型:

其中,α1p,α2p,…,αpp為 X 的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為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原始指標的值。
通過主成分分析的數學模型計算出主成分的得分,再將各主成分的得分與其貢獻率相乘,再除以所提取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便可得到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程度的綜合得分,并據此評價中國與東盟各國投資便利化程度。
現有文獻認為,影響投資便利化的因素主要有基礎設施、金融環境與制度環境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容的金融環境建設以及穩定的制度環境建設對投資便利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正向作用。本文在指標選取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參考,并基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投資現狀以及投資便利化的影響因素,選擇基礎設施、金融市場、制度環境、投資環境共19個指標來衡量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水平的程度,構建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測度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投資便利化水平指標體系
本文選取2011—2015年關于投資便利化的19個相關指標數據作為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程度的研究對象,數據均來自2011—2016年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
由于衡量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水平的各項指標數據的取值范圍不同,所有指標指數都必須進行指數化處理[13]。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指數化處理的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Xj為該指標原始值,max(Xj)為該指標最大樣本值,min(Xj)為該指標最小樣本值,X'ij為該指標指數化后所得到的數值,取值范圍為0~1之間。
將中國和東盟11個國家的投資便利化二級指標數據進行指數化處理,得到11個國家的投資便利化二級指標數據。
本文利用Stata13計量軟件對各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首先通過KMO檢驗和SMC檢驗進行主成分分析恰當性檢驗,判別原有變量是否適合作主成分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各變量的KMO值均高于0.7,總體的KMO值達到0.8745,除變量A2外各指標的SMC值均超過0.9,相關性較強,可以進行主成分分析。

表4 主成分分析恰當性檢驗
對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水平的19個二級指標共760個觀測值進行主成分分析(見表5)。結果顯示,只有第一主成分(Comp1)的特征值大于1,且貢獻率達到0.8562,表明第一主成分對中國-東盟國家投資便利化的解釋力度已經達到85.62%,因此采用第一主成分來確定相應權重具有較強的合理性。

表5 主成分選取結果
具體表達式如下:
Comp1=0.2374*A1+0.1821*A2+0.2359*A3+0.2417*A4+0.2398*A5+0.2416*B1+0.2420*B2+0.2349*B3+0.2403*B4+0.2392*B5+0.2350*B6+0.2397*C1+0.2430*C2+0.2179*C3+0.2082*C4+0.2105*D1+0.2124*D2+0.2163*D3+0.2302*D4
其次,構建綜合評價模型,具體表達式如下:
Score=0.2033*A1+0.1559*A2+0.2020*A3+0.2069*A4+0.2053*A5+0.2069*B1+0.2072*B2+0.2011*B3+0.2057*B4+0.2048*B5+0.2012*B6+0.2052*C1+0.2081*C2+0.1866*C3+0.1783*C4+0.1802*D1+0.1819*D2+0.1852*D3+0.1971*D4
最后,通過綜合評價模型求得2011—2015年中國與東盟10國投資便利化程度的總得分,即為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水平指數。
根據以上步驟測算出2011—2015年中國與東盟10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指數,實證結果中的部分數值為負值。本文假定,如果指數為0,說明該國投資便利化程度處于該區域內的平均水平;如果大于0,則說明該國投資便利化程度處于該區域內領先水平,如果小于0,則說明該國投資便利化程度處于該區域內落后水平。
如表6所示,上述數值得到的總得分為本文測量得到的中國與東盟10國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從橫向來看,2011—2015年間各國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呈現波動性,但波動幅度不大。從縱向來看,各年度東盟10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排序存在細微差異。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6國的投資便利化程度優于東盟國家投資便利化平均水平,而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4國的投資便利化程度則低于東盟國家投資便利化平均水平。中國處于中等水平,略高于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但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差距明顯。由此可見,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是促進中國-東盟投資發展的有效途徑,東盟各國的投資便利化水平不一,要積極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提升東盟各國投資便利化的發展空間。

表6 2011—2015年中國與東盟10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指數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2011—2015年中國-東盟投資便利化指數,發現中國與東盟各國存在差異化的投資便利化水平,需充分踐行推進策略,以提高中國與東盟國家投資便利化水平,促進東盟國家投資深度融合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結合上述指標分析結果,基于“五通”的視角,本文提出以下五點推進策略:一是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共同體建設藍圖、東盟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深化雙向政府高層的聯系,奠定雙方合作的政治基礎;二是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步伐,借助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資金力量,推進東盟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和信息通訊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建設;三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著力于消除雙向投資在海關及邊境管理、制度環境等方面的障礙;四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發揮金融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區域性金融機構合作平臺建設,深化中國與東盟金融交流合作與資金融通作用,搭建促進中國-東盟雙向投資平臺,創新雙邊金融服務;五是加強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人文交流,將投資合作、互惠互利的友好理念植根于雙邊人民的心中,筑牢雙邊的民心基礎,為深化雙邊投資合作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