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娟,馮惠藍,張捷明
(廣東省恩平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廣東 恩平 529400)
新生兒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兒期常見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兒呼吸系統發育未健全,免疫功能較弱,易發展為重癥肺炎,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則極易發生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致死亡[1]。本研究是探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s Pressure NCPAP)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兒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病例性別、胎齡、體重、發病日齡、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飽和度(SaO2)等各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納入研究患兒:①納入標準: 均符合《小兒肺炎臨床診療(2014)》中關于新生兒重癥肺炎診斷標準[2];②排除標準:除外新生兒窒息、顱腦損傷、先天性疾病、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疾病患兒。
1.3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內環境穩定,呼吸道管理,抗生素抗感染及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均給予NCPAP治療,初使用參數設置:吸入氧濃度(FiO2)30%~60%,氧流量為6~8 L/min,呼氣末正壓(PEEP)3~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入氣體加溫濕化。根據患兒的臨床癥狀和血氣分析結果調節FiO2和PEEP。當NCPAP的PEEP逐漸降至2~3 cm H2O,FiO2降至30%以下,SaO2仍維持正常時,可撤機,改為鼻導管或頭罩給氧。若NCPAP治療2 h后,FiO2>60%,PEEP>8 cm H2O,PaO2<50 mm Hg或PaCO2>60 mm Hg,SaO2<85%,則改為氣管插管,常頻機械(CMV)通氣,以免病情惡化。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同時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足月兒用藥劑量為7.5 mg/kg·d分2次靜脈滴注,早產兒給予30 mg/kg·d分4次靜脈滴注。根據患兒的呼吸道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藥物劑量調整,連用3~5 d。
1.4觀察項目:治療過程中持續監測生命體征、臨床癥狀、反復動脈血氣分析測定(包括PaO2、PaCO2、SaO2)、X線胸片檢查、記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NCPAP使用時間、住院時間等。
1.5療效評估標準:①治愈:臨床癥狀、呼吸困難癥狀完全消失,PaO2、PaCO2、SaO2指標明顯改善;②好轉:臨床癥狀和呼吸困難癥狀有明顯改善,PaO2≥60 mm Hg(1 mm Hg=0.133 3 kPa)、SaO2>85%、PaCO2≤50要mm Hg;③無效:臨床癥狀和血氣分析指標無改善或繼續加重;④總有效率=(治愈病例+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組別例數性別(例) 男 女 胎齡(x±s,周)日齡(x±s,d)體重(x±s,kg)PaO2(x±s,mm Hg)PaCO2(x±s,mm Hg)SaO2(x±s,%)治療組40231738.18±0.727.15±0.523.12±0.3250.91±5.2852.23±4.7176.35±6.28對照組40241638.09±0.817.01±0.373.08±0.3751.28±5.0651.95±4.6777.12±6.12χ2值/t值0.286 30.528 41.275 00.516 80.320 00.379 20.555 4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
2.1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2臨床各項指標:兩組治療48 h后各項指標比較,治療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95.00)優于對照組(7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PaO2(mm Hg)PaCO2(mmHg)SaO2(%)治療組4095.69±6.5737.61±4.1690.97±4.82對照組4080.58±5.8943.67±3.3980.15±5.29t值11.013 17.142 99.561 7P值<0.01<0.01<0.01
表3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及臨床療效對比

組別例數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s,d)NCPAP治療時間(x±s,d)住院時間(x±s,d)治愈[例(%)]好轉[例(%)]無效[例(%)]總有效[例(%)]治療組404.35±0.983.78±0.929.16±1.6821(52.5)17(42.5)2(5.0)38(92.5)對照組406.29±1.516.92±1.9612.83±1.7613(32.5)17(42.5)10(25.0)30(75.0)t值6.816 69.173 29.540 04.803 9P值<0.01<0.01<0.01<0.05
新生兒呼吸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氣管、支氣管管腔比較狹窄,咳嗽反射弱,易引起黏液痰阻塞,新生兒免疫功能較差,當病原菌侵入后易發展為重癥肺炎和呼吸困難,若不及時積極有效的救治、病死率較高[3]。目前臨床公認新生兒重癥肺炎患兒需要接受機械通氣,可改善臨床癥狀[4],但以往多采用氣管插管,CMV通氣模式為有創通氣,可能發生許多呼吸機相關性并發癥[5]。NCPAP是近年來應用于新生兒臨床的一項操作簡單, 創傷小的通氣技術[6],能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兒保持正壓通氣,增加功能殘氣量,防止呼吸時肺泡萎陷,減少吸氣時開放肺泡所需的壓力,減少呼吸做功,降低能量消耗,緩解呼吸疲勞,增加動脈血氧含量,減少肺損傷,有效刺激呼吸中樞,避免發生呼吸暫停[7-9]。NCPAP具有溫控電熱濕化作用,使輸出的氣流接近生理狀態。
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痰溶解劑,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使黏痰液化,黏滯性降低,同時促進呼吸道纖毛上皮的再生,加強纖毛擺動,使痰易于咳出,從而減輕肺炎患兒的痰液堵塞癥狀。另外鹽酸氨溴索可以提高抗生素在肺組織中的濃度,從而增加抗生素的抗菌活性,進而對有害的炎性反應因子分泌產生抑制作用,對消除炎性反應引發的自由基,降低肺組織損傷,改善通氣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9-10]。
本研究是根據NCPAP的作用原理和鹽酸氨溴索藥理作用,對我院40例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兒給予NCPAP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為治療組。單用NCPAP治療40例為對照組,對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指標、臨床療效和血氣分析指標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5.00)明顯優于對照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SaO2的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均P<0.01)。這說明兩者聯合治療有協調作用,療效比單用NCPAP治療療效更佳,兩者聯用明顯縮短NCPAP治療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節省了醫療費用。目前國內李靜琳、華玲玲等分別報道[8-10]應用NCPAP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肺炎并呼吸衰竭,其療效、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血氣分析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單用NCPAP組。
綜上所述,NCPAP是一種操作簡單,無創傷的非侵入性技術,鹽酸氨溴索使用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兩者聯合應用,效果更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