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德市中醫院骨三科,福建 寧德 352100)
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是一種比較高發的骨折類型,由于該部位的軟組織覆蓋率相對比較低,加之缺乏足夠的血供,一旦發生骨折,其骨折愈合時間相對比較長。目前一般采用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1]。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生物醫學金屬材料在臨床手術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鋼板螺釘主要由鈦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其生物力學穩定性比較良好,用于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中,可以對骨折位置進行良好的固定,在修復骨折組織,促進骨折愈合、再生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針對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近年來,比較常用的有鋼板螺釘內固定、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等治療方法。本次研究中,我院對80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采用以上兩種手術治療方法進行干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將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按手術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分為參考組與試驗組,每組各40例。參考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8~74歲,平均(43.45±2.21)歲;其中7例高空墜落傷,10例重物壓砸傷,17例交通事故傷,其他傷6例。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75歲,平均(43.76±2.43)歲;其中8例高空墜落傷,11例重物壓砸傷,17例交通事故傷,其他傷4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參考組采用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對參考組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閉合復位,選擇4~5 cm切口切開三角肌筋膜,探尋大結節,大結節頂內側卡住小彎錐;對患者行X線片檢查,中央入點確定后于骨折遠端將髓內釘釘入(髓內釘長度及粗細合適),行X線片檢查以確定髓內釘位置,將橫形骨折(或短斜形骨折)鎖入遠端鎖釘,同時將其回擊主釘,對骨折端進行適當加壓,最后鎖牢近端鎖釘。
試驗組采用鋼板螺釘內固定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骨折復位,根據鋼板大小局部剝離骨膜,于骨折后方套入骨折固定器,而后將鋼板安置于患者骨面,稍微加壓骨折端,同時將骨折固定器擰緊,在對鋼板于骨折部位進行固定操作處理時,充分暴露鋼板孔,以此確保鉆孔質量。于鋼板兩端各鉆1個小孔,在進行鉆孔操作中應確保鋼板孔和鉆頭垂直,根據鋼板厚度以及骨直徑對螺釘進行合理選擇:對于短斜面骨折患者,應給予其螺釘加壓,同時經由鋼板孔卸斜穿骨折線,從而提高固定作用的有效性;對于骨折受傷超過3周且骨折不易愈合的患者,在對其進行內固定術治療的同時實施骨移植,進而最大限度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1.3判定標準與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情況、各項臨床指標狀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骨折愈合優良情況判定標準采用Johner-Wruhs分級評價標準,共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優:患者治療后其骨折愈合良好,各項不良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無畸形等不良情況;良:患者治療后骨折愈合,關節活動輕微受限,無畸形等不良情況視;中:患者治療后骨折部分愈合,關節活動中度受限,存在明顯畸形現象。差:患者治療后骨折未愈合,關節活動嚴重受限,存在嚴重畸形現象[3]。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各項臨床指標狀況內容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三方面內容;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內容包括畸形愈合、愈合延緩、骨不連等。

2.1比較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情況:試驗組的優良例數為38例(95.00%),參考組的優良例數為31例(77.50%),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狀況:試驗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試驗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為2例(5.00%),參考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為8例(20.00%),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比較2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情況[例(%)]

組別例數優良中差優良率參考組4015(37.50)16(40.00)5(12.50)4(10.00)31(77.50)試驗組4016(40.00)22(55.00)1(2.50)1(2.50)38(95.00)χ2值0.051.802.881.925.16P值>0.05>0.05>0.05>0.05<0.05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骨折愈合時間(月)參考組4073.56±11.728.86±4.436.64±1.89試驗組4053.45±10.673.31±1.323.24±0.44t值3.572.473.55P值<0.05<0.05<0.05
表3比較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組別例數畸形愈合愈合延緩骨不連總發生率參考組402(5.00)4(10.00)2(5.00)8(20.00)試驗組400(0.00)2(5.00)0(0.00)2(5.00)χ2值2.050.722.054.11P值>0.05>0.05>0.05<0.05
通常情況下,四肢長管骨骨折的愈合周期比較漫長,繼而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臨床上,一般采用內固定法、手術復位以及石膏繃帶固定法等對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手術復位(如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以及石膏繃帶固定法等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安全性高等特點,但是其穩定性相對缺乏,加之外固定療法的愈合時間比較長,繼而大大降低了療效[4]。鋼板螺釘所用金屬的韌性以及機械強度均比較理想,且抗疲勞性能良好,研究表明,對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應用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進行治療干預,能夠大大提高療效。鋼板固定的臨床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可以對骨折部位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從而有效避免其二次損傷,與此同時還能有效促進骨折周圍組織的再生和修復[5]。②鋼板韌性、抗張力性比較明顯,能夠顯著性減輕骨折部位的受力負荷,從而有效加速骨折愈合時間,最終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癥狀,提高療效,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6]。需要注意的是,對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行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后,容易出現鋼板不易取出、鋼板彎曲、鋼板斷裂等不良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鋼板的固定時間比較短,加之過度依賴鋼板固定力而導致[7]。若螺頭凹槽被損壞,其旋鑿效果也會隨著受到影響,此時鋼板很難被取出。另外,骨彈性系數與鋼板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且患者的患肢應力很大程度上不經肢體下骨質,只受鋼板支撐,繼而容易導致鋼板固定部位萎縮,嚴重者可于鋼板取出后再次發生骨折[8]?;诖耍瑸榱烁玫靥岣咪摪宓纳锪W穩定性,應恰當減少螺釘數量,降低鋼板給骨膜生成帶來的壓力。
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試驗組患者應用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進行治療,患者治療后的骨折愈合優良率明顯優于采用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參考組患者,充分表明了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的臨床優勢。與此同時,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等各項臨床指標狀況優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發生方面,試驗組患者中未出現無畸形愈合、骨不連等并發癥,2例患者(5.00%)發生愈合延緩情況,參考組患者中分別有2例患者(5.00%)出現畸形愈合和骨不連情況,4例患者(10.00%)出現愈合延緩,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了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的應用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對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應用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骨折愈合,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