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權斌
摘要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關系農業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特點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型工程;農村水利;建設特點;問題;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TV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223-01
會東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屬于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境內河流較多,屬金沙江水系,徑流總量14.98億m3,河流總長度315.9 km。有三級支流小壩河、大橋河、過境河金沙江和二級支流鲹魚河,還有小支流多條如黃坪河、淌塘河、巖壩河等。在涼山自治州境內有白河灘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等,會東縣以魯南山為界,西南為鯵魚河,東北為大橋河,西有小壩河。小型水利工程如河流、溝渠、小水庫、塘壩、引水閘、橋、涵、抽水站、排水溝和排撈站等發揮著航運、蓄水、排澇和恢復河道行洪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當地河流小氣候、美化生態環境、灌溉農田,減少洪災影響,減少環境污染?,F對會東縣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情況進行探討,以期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參考。
1 建設特點
1.1 提供公共服務
修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尤其是防洪工程,有助于減少洪澇災害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社會效益顯著。
1.2 非價格性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屬于公益性項目,這類項目主要是創造社會效益,投資較大、經濟效益低或回收周期長,無法運用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進行衡量。因此,投資商不愿意投資,只能靠政府財政撥款,并負責工程的管理[1]。另外,農業災情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在減災的效益上具有不確定性,因而價格機制在這類項目中無法發揮作用。
1.3 不具有消費排他性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不僅讓群眾享受到了防洪保護的利益,而且工程建設帶來的好處影響整個區域,對他人的收益不發生影響。受益者得到應有的利益,且不會相互干擾。
2 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參與程度低,水利機構管理體制不完善
由于農民知識和文化的限制,農民參與農村水利工程的積極性不高[2],農民不具備管理農村水利工程需要的知識,不關心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決策,更不知道管理組織和成員如何產生。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組織大多由上級安排,很少通過民主選舉產生,農民未認識到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自身生產息息相關。
2.2 運行資金不足,運行不合理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往往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維護管理重視不夠等問題,很容易形成“1年建設3年壞”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資金來源單一,主要靠政府灌溉水費收入,而且支出較多,如電費、折舊費和水利工程維護費等,收入和支出的比例不理想,嚴重影響了農村水利機構的運行和管理,降低了農村水利機構工作者的積極性。另外,農村水利設施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輕維護的現象,工程交付使用后承包商不愿意承擔維修職責,沒有在制度上形成責任主體,導致維修責任缺失。
2.3 管理效率不高
管理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管理組織不健全、運營方式單一、無法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等方面,常導致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正常工資不能及時兌現。一些農村水利工程沒有開展多種經營方式,一些小型工程甚至荒廢,還有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沒有落實管理機構,由鄉鎮水保站代為管理,有的渠道由農民自主季節性管理。
3 對策
3.1 全民參與,明確產權,實施管理體制改革
農民是水利事業發展的主體,依靠農民力量、尊重農民意愿,是發展水利事業的基礎。為了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政府要在資金補助、法律保護和政策支持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明確所有權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的核心[3]。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應遵循“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不同工程應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對于農民自用的微型工程,采用自建、自用和自管的方式;對于小型公共工程,采用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體制;對于受益農民較多的工程,按水系、渠道等形式組建用水協會新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對于大型水利工程,實行河長制,由地方政府負責建設和管理。
3.2 靈活采用多種方式,加強經營管理
采用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方式,確保投資渠道多元化。引進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推動水利機制改革。調動廣大水利機構職工的積極性,解決其養老、醫療等后顧之憂。用水協會自主管理,或聘用有經驗的管理者進行管理,或通過承包的方式管理,不改變水利工程的所有權,可以解決工程維護管理差、管理職責不明的問題[4]。
3.3 依靠科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一是加快水利信息自動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二是以水定產,合理配置灌供水資源,根據水資源條件和承載能力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三是多管齊下,加大節水管理力度,大力推廣田間節水技術,在灌區大面積普及管灌、滴灌和噴灌等高新節水技術。另外,采用工程、農藝、化學控制和生物技術等節水措施,改善自然條件,保護生態環境[5-7]。
4 參考文獻
[1] 楊偉.建設新農村背景下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J].河南農業,2016(8):61-62.
[2] 徐峰.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5):320.
[3] 白善廣.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340-341.
[4] 孟海燕.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分析[J].地下水,2018,40(1):81-82.
[5] 李冬晨.水利工程管理及養護問題的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7(10):191-192.
[6] 楊明君.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及發展方向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8):221.
[7] 馬春生.論加強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