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茜
摘要: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對就業環境的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清現狀,從而進行調整,結合學校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策略的開展,全方位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其具備更強的社會生存能力。
關鍵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環境分析
1.外部環境威脅,外部環境威脅主要來源于市場上激烈的競爭。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大,就業崗位不足,市場狹小的情況十分嚴重,難以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此外,高校在自身的專業設計上,也存在和社會脫節的情況,加上社會格局變化快速,有的專業就業局勢尷尬,用人單位在可選情況較大的情況下,在進行招聘的時候會有著較多的限制條件,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難度重重。
2.外部環境機會,大學生經歷了系統化的學習,不僅在自身的專業能力上有著較強的水平,同時在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鍛煉中,他們也培養了較強的綜合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于不同崗位工作的適應性會有一定的基礎,因此使得就業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成為了“萬金油”。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他們更喜歡選擇一些綜合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的員工,因此大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青睞和優勢。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在大學生的就業上提供幫助,這些政策的出臺也給學生帶來了比較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會,為他們的就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內部優勢,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想象力豐富,與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員比起來,他們有著相對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這在就業競爭中能凸顯出優勢。對于社會環境,雖然大學生缺乏經驗,但是他們自身還是有著比較強的適應能力的,對于一些新鮮的事物來說,接受能力強,容易跟得上社會的發展步伐。同時,由于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大學生的思維、習慣、思想都更符合社會的需求,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也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思維方式和道德品質,這些內容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4.內部劣勢,就業的主體是高校畢業生,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大學生自身的就業意識比較淡薄,就業觀念也相對落后,很多學生并沒有提前做好就業的準備,而是到了畢業季才慌慌張張地擇業。受到父母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就業上還是過于追求“編制”,沒有能夠根據時代的特點進行轉變。有的大學生眼高手低,自身的就業心理素質比較差,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不對口或者不理想的情況,他們容易出現心理上的波動和不安。此外,自我評估能力不足,對于自己的能力和優勢評價不夠客觀,導致學生在就業上存在著影響和偏差,這樣的能力不足也形成了學生在就業上的劣勢。
二、當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情況
1.自我評估定位能力不足,評估結果不準確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我定位是需要進行自我評估的,通過自我評估可以更好地進行定位。當前,我國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對自我能力進行合理、準確地評估,對于自身的能力狀況不夠了解,從而出現了就業的期望值過大、本位思想嚴重、好高騖遠的情況,沒有能夠很好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環境進行一個正確的評估和定位,最終導致實際就業與自我能力上的偏差,不僅影響了自己的發展和用人單位的發展,也使得國家的教育資源和其它資源出現了浪費的情況。
2.就業技能不夠突出,競爭力不強
當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在綜合就業能力上顯得較為薄弱,尤其在人際溝通方面,雖然他們在這方面凸顯出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優勢,但是從整體的溝通能力角度出發,還沒有達到社會的需求狀態,和相近學歷的人比起來,沒有體現出更大的優勢,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不自然或者怯場的情況,考慮問題不夠周到,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同時在自身的禮儀、職業素養上也不夠突出,不能使自己在就業中占據先機,獲得招聘方的青睞從而贏得更好的崗位。就業技能不突出最終也會影響大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使得他們在就業中不占據優勢地位。
三、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策略
1.基于SWOT理論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策略
(1)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就業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在大學生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自己的大學生活,避免虛度光陰,同時也能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動地關注社會的需求,了解自己專業和理想職業的發展現狀,以便于學生進行更好的調整,并為之制定可行的計劃。我國的高校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上,一直都是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來進行。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可以讓其盡早地為自己做規劃和打算,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和資本,近年來根據創業的號召,一些高校也增設了諸如“SYB創業培訓”之類的課程。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抓住服務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能力提升這兩個立足點。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前提,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和需求打造個性化的指導模式,幫助學生進行提升。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引導,使學生能自己更好地發展,并且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找到回歸到群體的共性當中,而不是一味的個性化,導致與社會的需求相去甚遠,成為一個異類,慘遭社會的淘汰。
(2)加強實踐基地的建立,為就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各個方面來共同促進,在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方式上,要勇于創新,不要一味地采用傳統的講授模式,磨滅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業指導課程由于內容的特點在教學方式上是更容易進行創新的,因為它是一門從理論起源但是最終需要回歸到實踐的一門實用性課程。在教學方式的創新上,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就業技能大賽、職場模擬活動、求職觀摩等等,將理論性的課堂搬到實踐性的操作場合,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就業的每一個環節,并且從自己親身感受的角度觸發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課程的學習中有選擇性地進行知識的補充和知識的建構創造。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注重加強實踐基地的建立。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來說,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在親身的感受中自己體會、不斷打磨,從而進行調整和提高,因此,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社會上的一些企業進行聯合辦學,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在不斷地體驗和鍛煉中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
(3)改革培養方案,注意就業教育。在高校中,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每個高校都會有的,但是具體的開展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就業教育工作沒有很好地融進人才的培養方案中,缺少了系統化的背景,使其得不到重視,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從而對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起不到良好的作用。高校應該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和人才培養進行結合,通過培養方案來呈現和實現,加大就業教育的比重,切實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提供幫助[3]。
(4)提升師資力量。很多高校從事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都是輔導員,他們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能力,難以在就業指導的方式上進行更多有意義的變動,對于課程內容和指導方式的把握都比較局限。同時,受到輔導員工作現狀的影響,繁瑣的日常工作使得他們很難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中。就業指導的施教者自身的水平和整體的師資結構對于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是有較大的影響的。雖然輔導員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多,也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是從師資力量和水平上來說還是有所欠缺的。要想做好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工作,就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改善和調整,多引進相關的專家和學者,通過開展項目性的科研工作,提高整體的師資水平。在人才引進和師資結構組成上,學校本身對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高校對于就業工作只重視最終的就業率,因為這個和學校的招生息息相關,因此忽略了教育的過程。
(5)加強就業心理教育。從SWOT理論分析來看,大學生在就業方面自身的心理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的學生因為心理素質不夠強,使得自身的劣勢在不斷的增加[4]。近些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從而出現了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教育,要組建專業化的心理教育隊伍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確保他們處于一個健康、積極的狀態,為就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有利幫助。在就業的心理教育方面,高校要注重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心理的調查和跟蹤,尤其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建立追蹤檔案,開展干預治療工作,避免引發嚴重的后果。
結語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一個個人性的問題,它也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基于SWOT理論對大學生的就業環境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將有利于學生的更好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海兆,孫曉明,左楊,等.基于SWOT理論淺析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1):31-33.
[2]秦童.基于SWOT理論的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6):51-52.
[3]趙永磊.基于SWOT理論的師范生就業策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8):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