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平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程中最為關鍵、最中心的教學內容,是初中生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與信息收集能力的關鍵,需要教師引導初中生通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分析文本結構與布局特點,然后再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形成情感共鳴,進一步剖析課文的文學價值與藝術風格。但是,要想達到這一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突出初中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初中生從各個方向展開多元思考。本文將從組織學生進行預讀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組織學生進行質疑創新三個角度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初中生的學習能動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生為本;策略分析
從根本上說,閱讀應該是深受初中生歡迎的一項學習任務,因為初中生可以通過文本閱讀了解天文、地理、人情、風土、文化等等,以閱讀認識世界,走向未來。但是,事實卻與人們的預想背道而馳,大多數初中生在語文閱讀中都抱著消極、應付的不良心態。這是因為教師雖然會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大意、文本主題、思想情感、修辭手法、經典美句等內容,但是卻以教師主講的方式進行,學生只是作為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出現在語文閱讀活動之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探究、發現、創造等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活動更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思考,新課改也明確提出了探究教學的重要性。所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突出出初中生的閱讀能動性。
一、組織學生進行預讀學習
預讀是在正式的閱讀教學開始之前進行的預習行為,初中生的預讀行為越有效,就越能夠保證自己的閱讀自主權與創造性。但是,絕大多數初中生并沒有養成預讀的好習慣,或者將通讀課文等同于預讀,導致預讀學習十分低效。對此,教師應該幫助初中生制定明確的預讀目標,并通過簡單的預習檢測檢驗初中生的預讀成果,幫助初中生靈活調整閱讀對策,為課堂閱讀探究做好準備。
就如在《理想》一文教學中,筆者便要求本班學生在課前預讀詩歌。詩歌是一種有一定節奏感、韻律感的文體,優秀的詩歌作品通常也會創設一定的詩歌意境,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回味無窮。所以,初中生的預讀學習任務便是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標注生字詞,感受詩歌特殊的語言特征,嘗試自主剖析詩歌意境。當然,由于《理想》這篇文章與初中生的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所以學生還可以調查周邊成年人為了實現個人理想的奮斗史,或者是調查他們的偶像為理想奮斗的優秀事跡,理解“理想”究竟是什么。
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對于初中生來說,思維的片面性、單一化是每個學生都存在的思維缺點,影響著初中生的閱讀感悟。所以,雖然初中生的自主學習十分重要,但是教師依然要創設充足的學生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交流彼此的想法與觀點,通過集體智慧豐富自己的閱讀思維,補充自己的閱讀觀點,為得出完善的閱讀結論積累經驗。實踐證明,以合作交流來組織閱讀教學也更易于激發出初中生的思考興趣,保證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在閱讀學習中有所得。
在《理想》一文教學中,由于初中生已經進行了全方位地閱讀預習,所以筆者要求初中生以4人為一組,在組內探討詩歌的結構與文本主旨,深化學生獨立學習效果。在小組探究內,各個成員需輪流朗讀詩歌,反復品析這首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色,探討詩歌中的主旨句子。為了深化初中生的合作交流程度,筆者還提出了幾個閱讀問題:《理想》這首詩歌共分成了7節,各個小節的語言表達特征是什么?第一小節對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第三小節各個小節都是從哪幾個角度來談理想的,表達了什么含義?作者在詩歌中談到了獲得與犧牲,你能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談一談“理想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這句話的含義嗎?為什么有理想的人會更加艱難、心酸,那人們還應該追求理想嗎?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初中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來闡述答案觀點,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組內發表個人見解,深入剖析詩歌內容。然后,初中生便需輪流展示各組觀點,互相補充、完善,由此得出完整的閱讀結論。
三、組織學生進行質疑創新
我國有這么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閱讀者的人生經歷、情感取向、閱讀能力等都將影響著初中生的閱讀效果,所以初中語文教師不應該以標準答案限制初中生的閱讀思維,而是鼓勵初中生結合自己的思維經驗勇敢質疑,從各個角度分析閱讀文本以及閱讀問題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給出充足的論證,教師都應該適當肯定學生的閱讀觀點,然后以學生的閱讀思路入手進行糾正與調整。
在《理想》這首詩歌的文本分析教學中,筆者要求每個初中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幻想一下自己實現理想的方式方法,或者可以結合現實分析一下人們實現理想的可能性與必要的品質。有的學生認為,實現理想的第一首要前提便是堅持,因為實現理想的道路是“酸辛”的,如果我們產生了動搖的念頭與放棄的行為,那么我們只能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有的學生認為,我們所要樹立的理想是要有付出與犧牲精神的,因為如果單純對自己好的理想并不算是真正的理想,因為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集體、社會甚至是國家基礎之上的,如果過于看重個人利益,那么我們只能變得自私自利,讓理想蒙上了一層灰塵。有的學生則認為,理想應該始終堅守初心,不要被利益誘惑,等等。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將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作為基本目的。教師應該主動利用學生們的閱讀經驗與人生體會發揮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讓初中生學會通過閱讀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知識儲備,養成勤閱讀、愛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陳愛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中華少年,2018(07):84.
[2]周家玉.個性化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2):24-26.
[3]劉金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14):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