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孝和
摘要: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創新設計:一是根據細小狹縫具有毛細現象能吸收液體的原理,將兩塊不銹鋼保險刀片重合形成細小狹縫,設計制作色素點樣器;二是根據活性炭能吸附有毒氣體原理,用透明管道和活性炭等材料設計制作管式色素分離器。該創新教具方便易操作,環保耐用。
關鍵詞:改進創新;色素點樣器;管式色素分離器;方便易操作;環保耐用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四節光與光合作用的“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是用毛細玻璃管畫濾液細線和用試管進行色素分離。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用毛細玻璃管很難畫出“細、齊、直”的色素濾液細線,導致分離后的色素帶彎曲、重疊,難以觀察;而且毛細玻璃管易斷裂、易劃傷濾紙條。將綠葉中的色素進行濾紙層析分離的層析液,其成分為石油醚、丙酮和苯,都具有毒性、易揮發。實驗原型用試管盛裝層析液進行色素分離,有毒的層析液揮發氣體易泄漏,導致實驗室毒氣彌漫,破壞環境,危害師生身體健康。為了使色素的分離實驗快捷、方便、易操作并獲得更佳實驗效果,以及保護環境、保護師生身體健康,筆者經過不斷的思考和深入探索,對原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創新,設計并制作了色素點樣器和管式色素分離器。
1 實驗創新原理
①根據細小狹縫具有毛細現象,能吸收液體的原理,將兩塊不銹鋼保險刀片重合形成細小狹縫,設計并制作了色素點樣器。
②根據活性炭能吸附有毒氣體的原理,改進用試管進行色素分離實驗,用透明有機玻璃管和活性炭,設計并制作了封閉的管式色素分離器。
2 色素點樣器
2.1 制作材料及工具
透明有機玻璃板,保險刀片,螺絲釘,螺絲刀,膠水,鋼鋸,鉗子,挫刀等材料和工具。
2.2 制作過程和結構功能
制作過程:如圖1所示,準備2塊長方形透明有機玻璃片、3塊不銹鋼保險刀片、2顆螺絲釘和膠水等材料和工具。將兩塊刀片的一側刀刃切去兩角;再將1塊刀片裁剪,截取兩小片,放在一刀片上如下圖1-b箭頭所示的兩側位置,在其上在蓋一刀片做成組合刀片(兩刀片間有狹縫);再將組合刀片夾在兩塊長方形有機玻璃片中間(一側露出刀刃),在側面打兩孔并用螺絲釘固定,將兩塊重合的有機玻璃片的側邊縫隙用膠密封,并在長側邊中央箭頭標記處留一小孔,即完成制作。
結構功能:如圖1-c所示,加樣孔用于滴加色素濾液;儲液室用于儲存一定量的色素濾液;點樣刀可在濾紙條上點出“細、齊、直”的濾液細線。
2.3 使用方法和對照測試
使用方法:先用吸管吸取色素濾液,在加樣孔加入幾滴色素濾液,然后在濾紙條適當位置快速點樣。待濾液細線干后,重復兩到三次。
對照測試:
① 使用毛細玻璃管畫濾液細線,取液一次,最多只能畫6次,且難以操作,易傷濾紙條,器材易損壞。
② 使用色素點樣器點濾液細線,取液一次,可點樣60次,方便、快捷、易操作,且樣線標準,滿足“細、齊、直”的要求,不傷濾紙條,器材經久耐用。
3 管式色素分離器
3.1 制作材料及工具
透明有機玻璃板,透明有機玻璃管,透明三通管,透明彎管,自來水三通管,3.2 制作過程和結構功能
制作過程:如圖2所示,準備活性炭顆粒、有機玻璃板、透明有機玻璃管及三通、透明彎管、自來水管三通、醫用輸液管等材料和工具。將管道按如圖連接好,用膠固定在有機玻璃板上,然后在不透明管道中裝填好活性炭顆粒,再在三個透明管管口用海綿材料制作內蓋,中間留一狹縫,蓋上塑料蓋即制作完成。
結構功能:如圖2-b和2-c所示,儲液管用于儲存層析液,連接加液管。活性炭管裝填活性炭,用于吸附層析液(其成分石油醚、丙酮和苯都具有毒性)的揮發氣體,活性炭可更換。分離管是進行色素分離的場所,其頂端的外側有封閉蓋,防止有毒氣體逸出;其內側有狹縫,可調整濾紙條的插入長度并防止有毒氣體逸出。
3.3 使用方法和對照測試
使用方法:
① 用注射器吸取層析液。
② 通過加液孔往裝置中緩緩注入適量的層析液。
③ 將點好濾液細線的濾紙條通過分離管頂端的狹縫插入,調整濾紙條插入長度,不能讓層析液觸及濾液線,并蓋上封閉蓋。
④ 待層析液上緣擴散至接近頂端狹縫時,將濾紙條取出,觀察濾紙條上所出現的色素帶及其顏色,并做好記錄。
⑤ 用注射器將余下的層析液吸回。
對照測試:
① 教科書用試管進行色素分離實驗,每完成50次濾紙層析分離,需消耗12 ml層析液,且揮發進入實驗室。(層析液揮發氣體有毒,危害師生身體健康。)
② 創新教具用自制管式色素分離器進行色素分離,每完成50次濾紙層析分離,需消耗8ml層析液,且幾乎被活性炭吸附。
根據活性炭對層析液飽和氣體的吸附值約為0.27g/g,層析液密度為0.5g/ml,管式色素分離器裝填150g活性炭,可知每完成約500次色素分離后需更換活性炭管的活性炭,并對廢棄活性炭進行焚燒或回收處理。
4 創新點
①用色素點樣器點濾液細線:方便、快捷、易操作,且樣線標準,不傷濾紙條;器材經久耐用。
②用管式色素分離器進行色素分離:方便易操作,安全而環保;器材經久耐用。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97-98.
[2] 陳良杰,王京剛.揮發性有機物的物化性質與活性炭飽和吸附量的相關性研究 [J].化工環保,2007,27(5):409-412.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裝備研究院2018年度課題
《縣域中小學實驗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CEFR18014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