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只是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讓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1 初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
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歷史知識的講述和記憶,對于學生來說,記憶似乎成為難點,尤其是歷史事件之間的對應,學生經常混淆。這種只注重課程內容,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向。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一種終身適用和發展的品格及能力。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就成了探究歷史教學的前提。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具備歷史時空觀念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基于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掌握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才能更深入學習。
2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
2.1 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歷史的特點,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教學參與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將歷史時空中的大事件引導學生進行串聯,然后再放在時空中進行分析和探究,將學生置于時空的特定背景下進行有關歷史事件的理解,了解事件的意義和作用,感悟和體會歷史的延續性,注重歷史事件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這也是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將歷史知識進行串聯,促進學生的歷史認知的發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歷史時空和事件緊密地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態度,讓學生尊重歷史事實,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對選取的教學素材、歷史資料一定要進行分析和鑒別,確保史料的真實性。比如在進行《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運用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歷史意義來進行歷史事件的說明。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以及深圳經濟特區的崛起來體現教學的內容,從而更能培養學生歷史學習和探究的嚴謹態度,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互助小組,對有關教材內容的史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學生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后農村的變化,深圳經濟特區的新舊照片對比,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感悟和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小組互助學習,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
2.2 提倡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提倡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和學生互換角色,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充分地思考,促進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這樣,不僅能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沉悶的教學氣氛,為學生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環境,還能改善師生關系,讓學生和教師、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溝通,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教學效果明顯。比如在進行《南方經濟的發展》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程度。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就教學目標內容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交流和探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和看法,初步形成小組的探討成果。再次,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進行地理位置的展示,讓學生對南方和北方的地理有明確的了解,然后再進行教學內容的分析和探討,學生的合作交流過程,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通過交流,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理解人口向南遷徙的原因,從而對南方經濟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互通有無,進行知識和經驗的互補,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2.3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以往的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將歷史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受和記憶,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師要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比如在進行《“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巴黎公社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最終以失敗告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讓學生從課本中、課前復習資料中尋找有關史料進行論證,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在教材中,拿破侖三世色當失敗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隨之崩潰,法國社會矛盾加劇,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巴黎公社”的形成原因和歷史條件進行分析和整理,從而在進行“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歷史條件的查找和分析,并進行互相的探討和交流,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進行歷史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究,這對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形成具有關鍵的作用。
3 結語:
歷史學科素養與其他學科有鮮明的區別和特點。它依賴于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存在,對學生日后繼續深入學習歷史學科有所幫助,形成關鍵性的思維品質。歷史素養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包括學習中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素養,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燕飛.立足核心素養,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華夏教師,2017(02).
[2]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