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艷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小屋在社區慢病干預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該中心建檔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出院后均給予正常隨訪護理,研究組同時加入糖尿病健康小屋規范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血糖及糖尿病知識知曉水平等等。以及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及自我管理率。結果 干預前兩組血糖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PG、2 hBG、HbA1c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好轉,但研究組各指標下降幅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小屋在社區慢病干預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程度,改善患者生理指標,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小屋;慢性病;并發癥;血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079-02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障礙、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和導致胰島功能障礙等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1]。由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代謝紊亂,如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2]。持續存在于糖尿病中的高血糖癥可導致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傷和功能障礙,尤其是眼睛、腎臟、心臟、血管和神經[3]。為全面推廣社區糖尿病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和自該管理的積極性,確保社區2型糖尿病的規范化管理,該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從2013年開始推出糖尿病健康小屋。對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到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一項小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中心建檔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中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00±5.5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學歷30例,高中及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5例;對照組中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10±5.49)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學歷30例,高中及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按常規方式進行管理,對照組按照傳統護理管理方式進行管理。研究組則納入糖尿病小屋規范管理,具體職責內容如下:(1)為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電子檔案,根據治療達標為原則,將患者分為調整期和維持期,調整期患者每月至少隨訪一次;維持期患者每3個月隨訪1次;在進行檔案建立或在隨訪時,應向患者提供相關的個性化指導,包括制定個性化的定量飲食和運動處方、藥物指導、如何進行自我監測、發生高低血糖時該怎樣處理;糖尿病足的危害以及如何進行足部護理等等;根據2型糖尿病預防指南篩查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與中心醫院實行雙向轉診;轉診適應癥包括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HbAlc)>8.0%,新診斷糖尿病,糖尿病嚴重急性和慢性并發癥;負責篩查轄區內高危人群的糖尿病。(2)開展多樣化的隨訪模式:①門診隨訪:身高、體重、腰圍測量、血壓血糖檢測、飲食運動指導、口服藥服用注意事項指導、胰島素注射技術指導。督促患者每3個月查HbA1c、尿微量報蛋白監測、半年生化常規檢查。通過電話預約、上門隨訪;②全年健康體格檢查:重點對患者的并發癥展開篩查。(3)強化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教育:①時間安排:每月一次:②教育內容:2型糖尿病基礎知識與并發癥、飲食及運動指導、口服藥物知識、胰島素使用及注射技巧、自我檢測與護理、糖尿病足部自我護理;③教育形式:小組討論、個別指導、書面資料宣傳。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以及HbAlc等指標變化。②自設糖尿病健康知識水平調查量表,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優秀,60~90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差。達標率=(優秀+合格)/例數×100.00%。③采用社區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滿分設置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9~60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度,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各指標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血糖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PG、2 hBG、HbA1c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好轉,但研究組各指標下降幅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糖尿病知識知曉率
研究組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14億,其中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10.4%,位居全球之首,此外還有龐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4]。2型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與否的關鍵之一[5]。該社區門診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常規進行2型糖尿病管理,由于社區糖尿病患者年齡偏大,綜合疾病較多、病情所處階段不同,依從性較差、自我檢測管理欠佳,使得2型糖尿病管理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該中心通過建立糖尿病小屋,對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展開針對性健康指導,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血糖與血紅蛋白水平較干預前均有明顯好轉,且各指標優于同期接受傳統護理指導的對照組,此外研究組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達標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8.00%),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100.00%)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社區開展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工作,能夠增強人們對糖尿病管理的了解,進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也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及時獲取所需知識,解除心中疑惑,對于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綜上所述,在社區開展糖尿病健康小屋專項健康管理工作,對于提高社區慢性病管理率以及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值得社區慢性病管理相關工作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觀連,范穗光,沈麗瓊,等.糖尿病健康小屋在糖尿病社區護理管理上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6):2748-2750.
[2] 侯霄雯.糖尿病健康小屋運用于糖尿病社區護理管理意義分析及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2):152-154.
[3] 金菊,王風,孫紅,等.南京市華僑路社區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效果評價[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5):24-26.
[4] 劉芳,楊玲鳳,李樂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互動管理模式建立與應用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24):7210-7212.
[5] 周薇霞,李祖勝,姜永樂,等.門診起始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40例[J].中國藥業,2014,22(11):155-156.
[6] 周艷玲.醫院-社區糖尿病綜合防治管理項目的建立和實踐[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2):71-72.
(收稿日期:201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