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衣?阿曼吐爾
摘要: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里,新聞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新聞必須具有準確、簡潔、生動和鮮明的特點。翻譯是國際國內新聞傳播的必經途徑,因而新聞翻譯的獨特性決定了其有別于文學、科技等文體翻譯。新聞翻譯的主要目的是準確傳遞源語新聞信息。譯者作為翻 譯的主體,在翻譯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翻譯中國特色短語時,若只采用直譯法翻譯此類詞語,目的語讀者會對譯文的理解發生困難,甚至產生誤解。因此,譯者往往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反逆”,加以解釋或說明,使目的語讀者能清楚地理解源語新聞信息。筆者通過收集部分中國特色短語,對其進行分析歸納,提出在這類文本漢英翻譯時的啟示,望能為其他譯者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譯者主體性;新聞翻譯;彰顯;特色短語
1 引言
翻譯,特別是語際間的翻譯,是一項極其復雜、極其艱難的工作,翻譯必定是語言的詮釋和重構。在新聞翻譯中,譯者發揮著重要作用,譯者主體性是客觀存在的。本文主要探討譯者主體性在新聞翻譯過程中的彰顯問題。譯者根據目的語新聞的表達習慣及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能動地選擇翻譯策略,如增譯、省譯、重組、替換等,使譯文流暢清晰,有效傳遞信息,從而達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漸漸由被動走向主動,由消極的服從走向積極的參與,并賦予原作以新生的再創造。隨著西方翻譯理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了翻譯主體的研究。譯者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在當今這個生產力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里,新聞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為了實現各國信息的更好流通,新聞翻譯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在翻譯新聞的過程中,譯者應該準確把握中西新聞的熱點,結合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和目的語新聞的表達習慣,能夠能動地根據翻譯需要選擇適合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2 翻譯的定義及譯者主體性的內涵
“何為翻譯”這一問題,在研究翻譯的過程中,是無法回避的。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翻譯活動給人們對“翻譯”一詞的界定造成了很多困難。“翻譯”一詞既可指翻譯活動的主體,即翻譯者;也可指翻譯的行為和過程;還可以指翻譯翻譯活動的結果,即譯文。“翻譯”一詞集 三種含義于一身,主體、行為與結果交織在一起,更是對翻譯的界定,也體現了對其的研究顯得復雜。當翻譯超越簡單的詞與詞的一一對應時,我們必須先明確譯者主體性的內涵及表現。王玉樑認為,“主體性是主體在對象性活動中本質力量的外化,能動地改造客體、影響客體、 控制客體,使客體為主體服務的特性?!敝黧w性是主體的本質屬性。主體的本質表現在其能動性、受動性、為我性的特征中,而這些特征構成了翻譯主體譯者的主體性。根據解釋學觀點,理解的過程就是譯者的視域和原文本的視域不斷融合的過程。為了達到這種融合,譯者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走出自身的視域,因此,理解的過程可以看作是譯者不斷努力尋求新視域的過程。譯者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因其主觀能動性而突出出來。而譯者的興趣、目的、知識、經驗和藝術成就等構成其主體性。
3 新聞語言的特點
首先,新聞語言講究真實性,具體展現為準確,簡明,通俗和綜合。新聞是對事實進行報道,過度華麗浮躁的詞匯只會讓事實的展現不夠深刻反而讓人對事實摸不著頭腦。其次,新聞的受眾人群是大眾傳播范圍很廣,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市井百姓對新聞的理解程度都要是統一的,這就要求新聞具有大眾性,必須適應廣大讀者的閱讀水平。再次,由于新聞是一種宣傳工具,它的內容不可避免的需要有吸人眼球的效果,因此,報道內容的新鮮和趣味性也是新聞語言中的一個潛 規則。此外,由于新聞通常來源比較新鮮、具有時效性,新聞對報道 的時間和版面的空間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綜上所述,真實性、大眾 性、趣味性是新聞語言的主要特點。
4 譯者主體性在新聞翻譯中的彰顯
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在翻譯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里,新聞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新聞必須具有準確、簡潔、生動和鮮明的特點。翻譯是國際國內新聞傳播的必經途徑,因而新聞翻譯的獨特性決定了其有別于文學、科技等文體翻譯。新 聞翻譯的主要目的是準確傳遞源語新聞信息,同時,新聞翻譯還應該考慮譯語新聞能否被目的語讀者接受,譯語新聞要符合譯語讀者閱讀習慣及譯語新聞寫作要求。在翻譯中國特色短語時,若只采用直譯法翻譯此類詞語,目的語讀者會對譯文的理解發生困難,甚至產生誤解。
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傳播和其目的性。譯者的主體性更是一種翻譯自覺的文化意識。譯者的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所謂譯者主體性就是翻譯工作者的一種主觀能動性的活動,在不同的背景和翻譯目的情況下,譯者主體性的發揮會有所不同。在新聞翻譯中,由于翻譯的文本具有較強的時政性,無論是對何種源語言的翻譯,譯者的任何行為都有可能造成文本的偏差,有時的偏差是無心之果但作為一個嚴格的文字工作者,更多時候這種偏差是出于一種政治目的或是告誡性,都是受譯者的目的來支配的。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翻譯新聞的過程中,譯者應該準確把握中西新聞的特點,結合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和目的語新聞的表達習慣,能夠能動地根據翻譯需要選擇適合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如增譯、減譯、替換、編等,以確保譯文流暢清晰。這同時也是新聞翻譯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劉必慶. 當代翻譯理論 [M].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2] 林克難,籍明文. 應用英語翻譯呼喚理論指導 [J]. 上??萍挤g,2003,(3):10-12.
[3] 夏貴清. 譯者主體性的內涵及其表現 [J].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4,(8).
[4] 謝世堅. 論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及其限度 [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10).
[5] 許鈞. 翻譯思考錄 [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雷芳. 譯者主體性在新聞翻譯中的彰顯 [J]. 天津外國語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