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娣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長,中老年離退休人群在當今的社會中占有了越來越大的比例,作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威海來說尤其突出,每到一處講不同方言的老年人大多集中在公園廣場打太極拳、跳集體舞,威海的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如何關心關愛老年人的生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老人的健康和生活關系到我們社會的安定和諧。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是,有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蝸居在家,給后代帶來了不受的問題,如何讓廣大的中老年人在離退休后還能夠走出家門,減輕家人的后顧之憂,從而做到“有樂”“有學”“有為”“有獲”,就是當前我們群文工作者應當仔細研究的問題。
筆者從事群眾文化工作30多年的經歷,輔導和參與了眾多中老年的廣場舞蹈、合唱排練、健身舞等等的中老年業余藝術團體,從他們每個參與者的身上發生的變化和帶來的好處,真正感受到了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魅力,只有大力發展群眾文化才是解決離退休后中老年人的最直接、最經濟的有效途徑。筆者通過自己創辦第一支中老年合唱團近三十年的經歷和感受,談一下工作體會。
一、參加群眾文化生活讓中老年人愉悅身心,帶來健康。
九十年代初期,自己的聲樂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和部分聲樂愛好者交流時,他們時常動員我應該搞一個合唱團,原因是中老年退休在家的愛好者特別多,總想找個樂趣,在這個前提下我就組建成立了威海市第一支中老年合唱團,應該說合唱團來自五湖四海,人員成分復雜,水平參差不齊。經過幾年的訓練取得了文化部舉辦的“永遠的輝煌”中老年合唱比賽金獎的好成績。團員演唱水平的提高不說,單純看部分團員身患絕癥后通過參加集體活動個人的精神狀態,說明了參與群眾文化生活帶給中老年人的好處數不勝數。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唱歌除了讓人們精神愉快之外,對身體健康同樣是有好處的。一是首先不用劇烈活動,但是卻能調動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和神經一起活動,形成一種內在的運動方式,和打太極拳一樣,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吃藥和看病,特別符合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家有病老人,會讓年輕的孩子們忙碌不堪,身心疲憊,給孩子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二是歌唱中使用的橫膈膜呼吸法還能起到緩解壓力和平復情緒的作用。合理的運用氣息不僅增強肺活量,吐故納新,就如同傾訴和哭泣一樣,放聲歌唱也是一種釋放情緒、解放自我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宣泄,一切煩惱都會隨著歌聲煙消云散,心理上得以放松。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唱詩班成員在每次的排練后,他們體內一種名為LgA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演出后,這種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到了240%.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貝克表示:“雖然我們不能說唱歌能抵御感冒,但是適當的唱歌確實能夠增強一個人的免疫系統”。三是文化生活能夠凈化心靈,讓人們和諧相處:群眾文化生活讓人們在健康的文化娛樂氣氛中,以最放松的身心方式學習知識,可以潛意識讓人們以愛祖國、愛人民為榮,以不良作風為恥,大家在一起就會慢慢地學會相互傾聽、互敬互愛、遵守紀律、團結一心、緊密配合,個人就會融在集體當中,個性就會融在共性之中,不會鉆牛角尖、想不開,不會做不好的事情。所以說,讓中老年人廣泛的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不僅是一劑“天然良藥”,同時會讓身體的愉悅和幸福指數攀升,讓退休后的生活充實不寂寞,為社會的安定團結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更加健康有序,形成了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快速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專業文化得到了大眾的青睞、群眾文化活動也異彩紛呈。
當前群眾文化隨著時代發展,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的公共文化體系得以全面的提升。老年大學、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戲劇票友社、莊戶劇團、城市書房、共享書柜等文化活動設施越來越齊全,群眾文化越來越具備鮮明的時代性,得到了群眾的熱切響應,得到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由于群眾的主動參與,使其在活動中能夠達到展示自我、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不斷提高藝術修養。現在的群眾文化越來越適合大眾的娛樂審美、文化傳統,也給廣大的中老年朋友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也適合于文化宣傳教育和生活實用等相關功能,大眾受益匪淺,老年人更有獲得感。
三、群眾文化越來越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使眾多中老年人長期心中的藝術追求得到滿足。
為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當前群眾文化活動載體上營造了新的氛圍,國家整合了現有的社會資源廣泛服務于群眾文化生活。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大院)作為政府興辦的文化場所,以及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政府積極搭建了有利于不同層面文化活動的新平臺。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專業和業余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交流方式,發揮單位聯合、企業參與、社區聯手、網格化管理的方法實現文化一張網,用以解決群眾文化活動資金缺、場地少等問題。通過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文化交流、匯報演出、競技比武、展覽展示等活動,給各類文藝團隊、文化組織、個人等創造展示技藝的機會,能讓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擁有廣泛的學習和展示的空間。
總之,鼓勵并帶動廣大的中老年人廣泛參加群眾文化活動,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和擔當,特別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時代生活和群眾精神風貌、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文藝精品力作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各種載體加以積極引導和傳播。同時鼓勵中老年人說身邊人、講身邊事,積極發掘身邊的典型事跡,以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方式講好自己的故事,起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形成“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社會和諧健康的良好氛圍,也是新時代帶給廣大中老年人最直接、最根本、最經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