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秀
摘要:小學數學也是除語文之外的學科中的基礎學科,學好小學數學為將來的各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重點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掌握有助于我們對事物進行推理、抽象、判斷和想象,有助于創造力的形成。作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提出幾點倡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育
小學數學也是除語文之外的學科中的基礎學科,學好小學數學為將來的各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學重點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掌握有助于我們對事物進行推理、抽象、判斷和想象,有助于創造力的形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制訂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育方案,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其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教學重點轉變,培育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強調和重視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及考試能力,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在小學數學新教學大綱中,有一點要求非常明確,即培育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這樣既可以培育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還可以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初步的思維能力則是二者的基礎。基于數學科目的特點,即數學有大量的數學術語、邏輯術語及相應的符號系統,有很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通過邏輯推理,一些理論生成新的理論,一些判斷生成新的判斷,數學就是由這些理論和判斷組成的。雖然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的思維能力尚處于萌芽或者說起步階段,教學內容也比較簡單,不需要推理論證,但只要學習了數學科目,就離不開判斷或推理。或者可以總結出,數學學習,其實就是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還處于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針對教學重點,培育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為其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訓練與培育小學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
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有效、適時的啟發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此提出幾點看法。
1.加強鼓勵學生嘗試多種思維方式,提高思維靈活性。
小學數學實踐中發現,小學數學有著“唯一性”的特點,即“一就是一”,但如果從思維方式看待數學,它在很多時候也具備“靈活性”的特點。這個認知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經常一題可以多解,學生可以通過這些題目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自身思維的靈活性。數學教師可以在講解前,讓學生根據題型的不同,嘗試著通過轉變思路,尋求一種更適合、更簡單的解題策略。如:200千克海水能夠制鹽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夠制鹽多少千克?這屬于一題多解,可以通過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幾種策略進行解答。
2.努力培育學生從表面現象尋找和發現理由,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邏輯思維的深刻性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它是思維品質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開放性習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引導和幫助學生嘗試從表面現象發現理由的內在規律與內在聯系,從而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解決理由的策略,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這是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基礎。
3.大膽打破常規,培育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的獨創性是指思維具有獨立創造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尋找多種解題策略,不受到常規的解題模式的限制,找出解題最簡單的策略。例如:把2、5、6三個數字卡片進行組數,如果按照常規的思維模式,組成的數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這些數外,學生還會發現“6”的特點,把“6”反過來是“9”,從而組成更多的數,也是思維創造性的一種表現,進而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及培育
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及培育,對于其今后的學習及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具體的教學實驗,總結出幾種訓練策略。
1.思維延展法。
邏輯思維延展法可分為單向延展法、多向延展法及反思延展法等。單向延展法應由易到難、由因導果,逐步延展;多向延展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各單元之間的聯系及單元內知識點的聯系等;反思延展法則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解題后對整個審題過程和解題策略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與總結,逐步培育學生養成解題后會進行反思的良好習慣,這是培育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2.打破思維定勢訓練法。
所謂的打破思維定勢訓練法,其實就是指教師呈現一組一組的題目,通過題組訓練,打破思維定勢的一種思維訓練方式。打破思維定勢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因此,教師可通過題組進行教學,選取的題型一般為基本題與變式題的結合。
3.常規求異法。
常規求異法對教師及學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轉變常規的定向思維方式,不受固定思維支配,獨辟蹊徑,使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思理由,以求得理由解決的思維訓練方式。以12根火柴棒擺6個相等的正方形為例。按照學生慣有的思維方式,多數學生只是擺弄擺弄,這樣顯然無法達到題目的要求,此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已學過的正方體的特征(12條棱的長度相等,六個面的面積相等)。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由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擺出的正方體中找到了六個相等的正方形。
綜上所述,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講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育的重要性,注重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峰.淺談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J].職業技術,2012.
[2]周國兵.如何培育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
[3]張偉麗.營造創新環境,培育創新能力——小議如何培育小學生的創新思維[J].考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