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通
摘要:現代社會要求人才培養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社會不斷進步的產物。在教育過程中,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機械記憶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減少枯燥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思維能力,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思維能力和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
前言:
傳統的應試教育只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不能適應社會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求。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認識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應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可以提高教育的質量,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1.教師應該創設有趣的情境來傳播和啟發學生的思維。
一般說來,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對問題或事件進行提問,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政治課堂也不例外。
因此,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復雜抽象的事物,給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商品的基本屬性”一章時,老師可以提問,即自來水、礦泉水和河水,這三者都是水,為什么有些需要用錢買,有些不需要?他們需要用不同的價格來購買。為什么會這樣?老師可以給他們一個例子,幫助他們思考和創造一個有趣的和接近他們生活的情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商品屬性的基本含義。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二,教師可以從教學語言入手,將一些抽象的教材知識轉化為通俗話語或詩歌等。這樣,課堂就變得靈活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例如,在學習“物質與意識”一章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舍刃無利”這一成語向學生解釋。這個例子是“神滅論”中的經典參考。這說明“神”與“形”的關系,就像鋒利的刀和鋒利的刃一樣,是不可分離的,這與物質與意識的關系是一致的。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愿意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
2、多種思維能力的培養
2.1“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引導學生深思。從一個問題開始,跟著它走,積極思考如何解決下一個問題,以便解決更多的問題。在解決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時,應訓練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多個政治知識點之間,為學生建立必然的聯系,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學習中存在的層次性問題。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是指學生在通過知識點思考問題時,展開思維方式,全方位地思考與問題有關的各種信息;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2.2“疑問”思維能力的培養。
辯證地看待事物是學習政治的主要目的,因為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主觀的、片面的分析,很難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在教學中,政治教師應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發言,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解釋對立統一時,政治教師可以介紹狼和馴鹿的故事:一群野生馴鹿生活在美國北部的草原上,為了保護這些野生馴鹿,政府通過人為干預把狼趕出草原。然而,當狼離開草原時,野生馴鹿的數量和體格逐漸下降。為了使野生馴鹿更加精力充沛,當地政府不得不把狼帶回草原。雖然野生馴鹿和狼是對立的,但如果沒有它們,另一個就會遭殃,所以每件事都有兩面性。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事物的兩面性,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2.3“舉一反三”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政治課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有限,為了利用有限的時間將無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這就好比“給一個人一支魚竿比給一個人一條魚更好”。這個話題是無限的,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有限的。學生有“推論”的能力,無論是在政治學習中還是在學習其他學科時都能夠迅速“懂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例如,政治教師在研究“文化對人的影響”時,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從人們的實踐活動、思維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來分析文化對人的影響。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技能,而不是僅僅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
3、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塑造,因為創造性人格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思維的重要基礎,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每個學生的認識,并對創新動機、創新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其創新意識,使學生也能充分地提升自己的創造力,并培養創造性思維,在學習中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例如,在學習“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提出當前的和平與發展問題,然后通過學習提出問題。提出維護和平、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以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新思維。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再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使學生意識到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也能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在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強對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塑造。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政治教師應該介入,打破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思維局限。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關注,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疑問”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磊 .高中政治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未來英才. 2017年7期
[2] 王悅 .探究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 2015年14期
[3] 岳仁柱.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4] 徐敏霞.《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探究[J].才智 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