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杺
摘要:醫學健康事業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展望同期發展工作,醫學健康工作對社會的發展意義最為重大。中醫藥學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且相對于西醫而言,中醫藥的發展時間更長,中藥學是中醫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其主要意義是為了研究中藥的結論以及中藥的相關屬性,在時下是一項受到社會認可的科學門類。但是中醫相對西醫而言開展教學及學習難度就較大,這一點在中藥學教學方面表現極為突出,本文就以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為方向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對比法、中藥教學工作、工作難關、發展前景
1、前言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國中醫的傳承與發展也經歷了一個較為跌宕起伏的過程。在早些時候,西方科學界是不認可中醫方面的理論知識的,認為其是一個偽科學,但是經過眾多中醫研究學者多年來不懈的努力,終于將相關的原理知識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了解釋。中醫所涵蓋的內容極為的復雜,這就導致了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定難度,這一點在中藥學學習方面變得尤為明顯,所以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對比法這樣的教育方法在近些年來備受重視。
2、中藥學中的對比教學方法分析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所以其在教學上有著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而且伴隨著近年來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中藥學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下面我們就拿中藥學中的常用的對比教學方法為例,進行簡要的分析。
2.1性能功效類的對比教學方案
中醫相對于西醫而言,更加注重用藥物對人體進行系統的調理,在對相關的病癥進行治療時,側重于對引起該病癥的原因進行探究。由此我們就可看出,中醫對中藥性能功效的研究更加深刻,對不同藥物性能的要求也更加苛刻,所以針對時下的中藥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對不同中藥功效的教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知道中藥學所包含的內容知識極為廣泛,藥理性能也不僅僅表現在一個方面,有可能出現不同的藥物都對某種癥狀產生較為顯著的作用,或者是一種藥物可以對癥狀進行治療的情況,所以在正常的教學工作進展的過程中,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往往因為教學難度較大的原因進展緩慢,學生們往往也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對相關藥物的性能功效進行記憶[1]。
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的教育學者認為,在中藥性能功效的教學工作中,應當運用對比教學的方法,幫助同學們對不同的藥物性能進行區別記憶,建議中藥學教師在完成一個章節的教學工作之后,不要急于開始下一章的教學工作,應該留出一部分時間,對上一章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將不同藥物的同行以及其區分提取出來,再一次的對學生們進行強調,加深學生們的記憶[2]。例如,教師們在進行針對麻黃與桂枝兩種重要性能功效的教學時,首先要對其基本性能進行講解,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找出兩種藥物的同性,像同為辛溫之品,主治風寒等,而麻黃相對于桂枝而言,在針對相關病癥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其性能較為溫和。
2.2不同類屬藥物的比較教學方案
在前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同類藥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對比的教育方法進行區分比較,但是我不知道不同類型的藥物,無論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在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其難度相對于同類型的藥物而言更大,所以對比的教育方案在不同類屬藥物的教學活動中應用前景更加廣闊,其實際的效果也更加明顯[3]。在針對不同類屬藥物的性能研究中,我們可以直接的找出這些藥物之間的區別,在中藥學教師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都是按照書本規劃的教學思路進行實際的教學工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學習方法的話,往往容易記混不同藥物的主治區域,因為眾多的藥物的功效往往會出現重疊。在這種狀態下就可以利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將不同類型藥物的功能特點提取出來,之后再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幫助同學們掌握這些藥物的性能特點[4]。
在正常的教學工作進展的過程中,對比的教學方法對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的具體要求:首先,在正常教學工作進展的步驟,中藥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將前后串聯的思想融入到正常的教學工作之中。也就是說,當一個教學任務點完成之后,中藥學教師一定不能急于開展下一個教學重點,應當留出一部分復習時間,帶領同學們將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溫習一遍,分析前面所學過的不同藥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例如,在進行獨活和姜活兩種藥物的教學時,由于二者屬于不同的類屬,教學方案可能會將兩種藥物放在兩個不同的板塊進行學習,但是我們對兩種藥物的實際性能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兩者有著許多方面的同性,如均有辛溫苦燥之性,都對風濕麻痛的病癥有著明顯的藥理作用。所以在完成兩方面的教學工作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兩者同時拿出來進行比較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共同點,之后在對兩者之間的不同點進行強調,幫助同學們加深對這些藥物的影響,方便后續的記憶及應用環節的進行;其次,要求學生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個要求是建立在教師完成對比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在這個階段(已經詳細的講解的不同藥物的異同點)教師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此時同學們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學習筆記,可以通過畫圖表的方法進行記錄,直觀的分析不同藥物的異同點所在[5]。
2.3對名稱易混淆的中藥的對比分析方案
在進行中藥學習的過程中,不同類屬以及同類屬的藥物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所以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中,對不同藥物的記憶學習方面有著較大的困難,在進行正常背誦記憶的過程中,在針對名字以及性能之間,要系統性對其進行記憶,而那些名稱相近而且性能的中藥,在記憶的過程中難度較大。但是我們知道,不同的藥物在利用的過程中,其性能可以說是有著較大區別的,甚至有些名稱相近的中藥在性能上是截然相反的,如附子與白附子,二者之間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藥理性能卻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國中藥典籍對附子的藥理性能的解釋如下:溫腎助陽,在針對腎虛體弱人群的治理過程中,有著良好的作用;而對白附子的藥理性能的解釋是:怯風痰,溫良降火,主治風痰火旺。由此可見,二者之間之間的藥性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在記憶的過程中,如果稍有偏差的話將會釀成大禍,輕則耽誤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則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除此之外,我們知道在中藥選材的過程中,對同一種植物的不同位置的選擇也是十分講究的,因為同一種藥物可能在功效上有所不同,或者在作用程度上有偏差,在記憶的過程中,也要引起教師以及同學們的注意。
為了避免這些名稱相近的藥物在記憶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中藥教師應當幫助同學們事先將這些容易混顯得藥物進行分類,一類是不同藥物但名稱相近的藥物的記憶,如附子與白附子、白豆蔻和肉豆蔻等,另一種就是同種植物但不同入藥位置的記憶,如紫蘇、蘇葉、蘇子,桑葉、桑枝、桑葚等。
3、結束語
伴隨著人類科技及應用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衛生的思想已逐漸深入人心,中藥作為中醫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在未來一定會大放異彩,為國際醫療衛生事業做出重大貢獻。而針對中藥的教學工作在近些年來受到各方的重視,我國政府以及醫學院校都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針對復雜多變的學習內容,對比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在未來教學工作中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在幫助同學們對所學內容的記憶方面有著良好的表現。
參考文獻:
[1]黃吉宇: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新華網,2016(08):31-32.
[2]劉巖松: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0):51-52.
[3]王健相: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大學學報.2017(5):10-11.
[4]黃佳寧: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24-25.
[5]黃翔: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5):6-8.
[6]于亞軍:對比法在中藥教學中的運用[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