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奎
【摘要】 數學概念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認識、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許多教師對于概念教學,重視的是教,而不是讓學生去悟,在一節課中,可能講了幾分鐘就把概念直接教授給了學生,甚至有的老師一開始就直接讓學生翻開書本,讀一讀這個概念,并且要背下來。數學概念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正確地揭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教師層層推進,讓學生不斷探索,使學生真正實現對概念的理解。
【關鍵詞】 概念;分數;單位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學概念,小學數學概念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基石,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對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縱觀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教材,數學的概念有幾十上百個。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講,數學概念是教學活動的開始,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數學概念則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也正是因為如此,數學概念得到了教學者與學習者的重視。數學概念教學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一步,也是讓小學生認識知識與應用知識的關鍵。關注數學概念教學,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助于數學概念教學目標的實現。
許多教師對于概念教學,重視的是教,而不是讓學生去悟,在一節課中,可能講了幾分鐘就把概念直接教授給了學生,甚至有的老師一開始就直接讓學生翻開書本,讀一讀這個概念,并且要背下來。本人以《分數的意義》這一課為例,采用概念教學層層推進,讓學生不斷探索,逐漸地感悟出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從具體到抽象概括出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分數的意義》作為一節概念課,它在教學編排方面與《小數的意義》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學生初步認識了之后再進一步進行學習的,是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一個過程。
一、概念喚醒,回顧含義
分數相對于整數而言,是非常抽象的。整數非常直觀,它所表達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可以通過數數的方式數出來,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分數是在用整數無法表達的時候產生的,它既可以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
教學片段1:
課件出示:
師:認識它嗎?你能舉例說明的含義嗎?
生1: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
生2:把1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線段的。
師:同學們可以在練習紙上表示出,也可以用身邊的物品來表示它們的。
基于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即學習了一個物體、一個圖形、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這里的學生能很好地表達
出來。通過這種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傾聽、相互補充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對分數的直觀感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比較發現,從而得出結論。把學生的所思、所講、所聽都表現出來,給學生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正是新課標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二、概念落實,凸顯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認識、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然而數學概念比較抽象,且不少教師在教學時教法比較機械單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學生常常體驗枯燥之苦,經受乏味之困。怎樣才能使數學概念教學變得充滿趣味,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教學片段2:
(課前準備了一些學具:蘋果、水彩筆等)
師:我們再分別請這幾位同學來說一說它們表示的。
生1:我把4個蘋果看作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1個蘋果就是這盤蘋果的。
師:你真聰明!把一盤蘋果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生2:我把一盒水彩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
師:1份是幾根水彩筆?
生2:3根。
師:3根是誰的?
生2:是一盒水彩筆的。
師:你是把誰看作是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生2:我是把一盒水彩筆看作是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師:你說得真好!
師:無論是一個蛋糕、一條線段,還是一盤蘋果、一盒水彩筆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數學上通常把這個整體叫作單位“1”。(板書:單位“1”)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看作是單位“1”呢?
數學概念的建構必須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教師要重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感知其意義,溝通抽象概念與理解感知之間的載體,以具體實例的方式呈現,助其把握本質。
本環節的教學以為切入口,通過操作、觀察、比較
讓學生感受一個物體和多個物體的,經歷從具體數量到抽象
的單位“1”的知識形成過程,由小及大,層層遞進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數學概念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正確地揭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描述性的概念,主要揭示它的本質屬性,在概念的內涵上下功夫。對定義性的概念,不僅要準確地揭示它的內涵,而且要講明它的外延,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逐步達到完善。即在引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形成概念。探究分數的意義的本質,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片段3: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單位“1”,想一想,這里的分數分別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
師:誰愿意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這樣的3份。
師:說得太棒了!你還想表示幾分之幾呢?
生2:我想表示。是把一個物體看作單位“1”,平均
分成7份,表示這樣的4份。
師: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這樣的例子能說完嗎?你能用這個方法表示所有的情況嗎?
生3:我把單位“1”平均分成x份,表示這樣的2份,就是。
師:那表示這樣的a份呢?
生4:就是。
教師小結分數的意義。
在學生已經認識單位“1”,并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時,又組織學生自己舉例說出分數,并借助已知的單位“1”概念,具體說出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從實踐教學來看,學生能很好地表述出來。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材料,對分數的意義已經呼之欲出,再加上此時有學生提出我把單位“1”平均分成x份,表示這樣的2份,用分數表示就是,進而再得出,此
時學生的思維已被推向高潮,分數的意義就在學生嘴邊,信手拈來,不費功夫。
概念只是以一種結果的形式存儲在學生的腦海里,總有一天會忘記。只有讓學生充分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理解其本質,才能融會貫通,形成數學素養。
三、概念提升,拓展廣度
從分數的起源來看,“度量”也是認識分數的重要途徑。本教學片段結合了數軸的知識來教學,主要是因為數軸上表示分數一直是五年級認識分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對于數軸認識但不熟悉,所以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深入理解“分數單位”這一含義,我借助數軸這一載體,讓學生嘗試把三個分數寫上去。讓學生形象而又直觀地感受到了分數除了代表“局部與整體”的抽象關系,還和自然數一樣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也能像自然數一樣1份1份地去數,這樣較好地溝通了整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片段4:
師:如果把數軸上的0到1這一段看作單位“1”,你能用點來表示、、這三個分數嗎?
學生開始完成。
師:在這兒,那在哪兒?
生: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3份,數出2份就是這條線段的。
師:那1份是幾分之幾?
師:在找分數時,我們先把單位“1”平均分,然后1份1份去數。表示這樣1份的數叫作分數單位。那么,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呢?
師:那誰來找找在哪呢?的分數單位又是多少?
師:如果用作單位來數,你還能數出哪些分數?怎么數?
師:那么,你現在對分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生:分數還可以數出來。
師:看來,不僅整數是數出來的,分數也是數出來的。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對于學生數學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導?學生如何探?這是我們每一個數學老師都要思考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構建小學數學課堂,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