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平
【摘要】課堂教學通過學生、教師、教材和教學過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效果。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故事教學不失為學生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的有效利用,往往會創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過運用故事情景創設思維興趣情境、運用故事情景進行應用題教學、創設故事情境組織實踐活動,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與故事情境;創設興趣情境;應用題情境;實踐活動情境
課堂教學通過學生、教師、教材和教學過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效果,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在教學時,要著眼于教材,但不必局限于教材,可對教材進行有效而恰當的整合,甚至改編,以期更切合所教學生的實際,取得更佳教學效果。這一理念的提出,為我們教師的教學創造了更多的自由,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故事教學不失為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它的有效利用,往往會創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運用故事情境進行教學呢?
一、運用故事創設思維興趣情境
人的思維,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是每位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是否處于學習積極的思維狀態,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被激活,教師是否給學生的認知和創新思維留有足夠的空間,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以及所提問題與發表的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良好的思維狀態會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濃了,學生自然也能進入到良好的狀態。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運用故事情景導入新知,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求知情境,使知識本身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這一點就是要教師充分挖掘數學內容的內在情感因素和美感因素,展示數學知識的神奇魅力。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設法把枯燥的數字、符號、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具有實用性、愉悅性的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于不知不覺中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如我在教學《確定位置》這一課時,我沒有依照教材直接出示例題中的場景圖,而是對學生說:“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個故事,有一群小動物呀,想學做操,可是它們卻為誰該站在什么位置爭執不休,它們誰都想站在第一排第一個,現在老師給它們排好了隊形,請看。”這時,我出示例題的場景圖,再接著問:“你認為誰站的位置是第一排第一個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你是怎么想的?”這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效果也比干巴巴地出示例題要好得多。運用故事導入,教師要注意故事情境和新知的聯系,故事也不宜太長,宜簡短,不能因故事而占用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
二、運用故事創設應用題教學情境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需要學生提煉數量關系,理解數量關系,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隱含在所敘述的文字之中,它不像試題那樣直接指明運算方法和步驟,而是要在理解題意、掌握其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才能擬定解答計劃,確定計算方法并算出正確答案。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都怕數學應用題,尤其是學習能力落后的學生看到應用題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數量關系,而只是根據題中的個別字詞亂猜算法,胡亂列式,導致出錯。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占優勢,運用故事教學應用題,有助于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數學問題,然后有效地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述能力。
如在教學找規律的內容時,5個小朋友見面,互相擁抱一次,共要擁抱幾次?此時我們就可以把它改編成這樣的數學小故事:從前有5位好朋友,他們因為忙于各自的事情好久不見了,今天,他們終于見面了,他們心里非常激動,每個人都互相擁抱了一次,那么他們共擁抱了幾次呢?運用故事情境進行應用題教學,應注意自然,不能為了故事而故事勉強為之,否則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這樣就把枯燥的應用題轉化成了生動的小故事,學生也樂于接受和解答了。
三、運用故事創設實踐活動情境
教學就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是現實的、生動活潑的、富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不僅在于理解數學規律,其最終目標是為了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生活服務,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一些問題,新課程設計編排也更多地體現了這一點。如《數學樂園》不僅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踐,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能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活動中貫穿故事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參與的愿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二)之后,教材中安排了《數學樂園》,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不必對內容做任何的介紹,而是可以啟發學生:這些圖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這樣你會發現,學生會編出很多精彩的故事,在學生講述的同時,他們動眼、動腦、動口,發揮了想象力,鍛煉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教學找規律這方面的內容時,還是上面提到的那個例子,如5個小朋友見面,他們互相擁抱一次,一共擁抱多少次?老師問:“小朋友們想不想真的來表演一下呢?”這時學生們情緒很激動,紛紛舉手要到前面表演,接著老師找5個小朋友到前面進行表演一下,當學生數出總次數10時,師生總結得出10=4+3+2+1。從而把抽象的數學題目,在教學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喜歡學,而且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規律。
總之,數學學習與故事情境結合起來,與生活聯系起來,可以化枯燥的數學知識為生動、有趣的教學素材,極大地激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