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金,尹傳劍
(江西農業大學,江西 南昌 330045)
網絡化發展的今天,信息大爆炸促使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必須建立和完善彼此之間的合作共享關系。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走得步伐較快,不僅僅實體圖書館之間加強了合作,網上圖書館更是匯集了眾多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統一的檢索平臺以滿足讀者所需。我國在這方面的步伐較為落后,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合作較少。
在國內,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缺少應有的聯系,雙方的文獻資源優勢很難彼此融合共同在滿足讀者服務上發揮作用。
每個圖書館基本依附于其所屬行政管理部門,沒有建立一個跨系統及跨行業的常設管理協調機構,造成圖書館事業缺乏整體發展規劃及行業化管理,即使是同地區不同系統或同系統不同地區的圖書館間,在資源建設、網絡技術應用、行業標準化建設等領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資不科學、引進不合理、發展孤立化等不良情況,造成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不同的資源建設模式,不利于地區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無法發揮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整體優勢[1]。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而城市公共圖書館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是衡量一個城市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尺度。由于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不屬于同一個系統,兩者在資源配置上缺少溝通,宏觀協調能力弱,造成很多資源重復采購,既不利于資源共享,也不利于資源服務的聯合開展。宏觀協調的缺失,難以充分發揮資源采購經費的作用,也不利于雙方人才優勢作用的發揮。
高校圖書館一般致力于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即使開展對外服務,也主要著力于與外界高校圖書館的合作,忽視了當地城市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作用,尤其在一些地方文獻等特色館藏資源上,中小城市公共圖書館有著自身的顯著優勢。同時,城市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尤其體現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相對短缺,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各類人群所需,這就需要借助其他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尤其是需要聯合當地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同開展讀者服務工作。
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不僅僅缺少文獻著錄、文獻編目及其他日常服務工作的溝通和聯合開展一些讀者服務活動等實體聯系,也缺少網絡技術上的虛擬聯系平臺的建設。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作用,信息平臺的建設無疑是必須的。國內進行這方面的平臺建設得很少。在網絡技術利用和開發,在人才培養和作用發揮上也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充分發揮信息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必須加強聯系和合作,建立和完善地區乃至全國范圍的圖書館聯盟,以實現更大范圍的統一檢索平臺文獻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所需。
打破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各自為政的壁壘。新的管理體制的建立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地區圖書館的聯盟必須建立在法律上,須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對聯盟進行科學管理。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資金的來源。地區圖書館聯盟資金主要來源為地方財政及學校事業經費,高校圖書館及城市公共圖書館應商定好資金投入比例及投入方式,同時建立可靠的財力保障制度,以保證資金投入及時到位及資金的合理使用,這樣地區圖書館聯盟各項工作才能有序進行[2],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更應關注地區圖書館聯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的發揮,使其成為活躍城市文化建設及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
在宏觀協調下,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必須進行資源建設的整合和利用。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單獨一個圖書館的文獻服務能力畢竟有限,沒有一個圖書館能做到存儲所有的信息資源,圖書館之間的合作不可避免,圖書館界的宏觀調控將更利于知識信息的傳播及知識信息的應用。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只有在宏觀調控下,才能適應、引領信息化發展步伐。這需要在區域化、全國化,甚至全球化上進行宏觀調控,才能使人類的文明成果更大程度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只有在整個圖書館界確立起資源系統觀,采用宏觀調控的手段,每個圖書館將自身放置于本地區、全國,甚至整個世界的信息資源大系統中,把自身看成是該大系統的一個個體,讀者才能在這個大系統中檢索到更為其所需的知識信息;且這種信息資源的大系統,應根據時代發展及讀者需求的變化,不斷進行整合和更新,才能緊緊跟隨讀者的步伐,才能為本地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資源服務作出更大貢獻,且圖書館之間的宏觀調控也必然有助于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與國家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
知識經濟時代,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需求量暴增。每個圖書館在滿足讀者文獻需求上所發揮的作用不同。高校圖書館應投入到社會化服務中去,以實現自身社會效益,同時,也可以開展一系列增進經濟效益的服務。城市公共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可以促進居民整體素質,也可以開展相應的促進經濟效益的活動。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加強彼此的聯系,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好地發揮高校圖書館人才優勢及城市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等特色館藏資源優勢,才能使雙方擁有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像滇中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積極尋求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優勢互補的局面,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讀者群體的各自信息需要,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效益最大化;現今這兩類不同類型的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已形成了一定氣候和規模,但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共享模式的發展和完善肯定是一項極其復雜系統的工程,需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達成共識,尤其應考慮從滇中城市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的大局著眼,加強優勢之間的良好互補與資源之間的優質整合,才能真正實現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文獻信息資源之間的共享,為該地區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斷地高質量的服務[4]。可見,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的主動聯合意識非常重要,只有保持這種主動精神,才能更好地提升當地的信息服務質量和文化水平。
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必須進行標準化建設,以建立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信息平臺。武漢城市圈圖書館聯盟是一個成功案例,其網站已開通聯合目錄查詢系統、統一檢索服務平臺、數字資源服務平臺、聯合參考咨詢服務,要實現兩類不同系統的圖書館資源接入共建共享信息平臺,須完善每個圖書館的標準化建設,統一每個圖書館的文獻著錄格式及標準,進行統一分類及編目,采用統一共建共享相關軟件,建立健全科學的專業圖書館文獻檢索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聯盟內每個圖書館書目檢索準確率和全面性[5]。文獻資源共建共享信息平臺內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及人才資源的作用,更易得到發揮,也更有利于館際之間的業務合作和信息互通。網絡技術的利用,有利于打破不同系統圖書館之間難以合作的瓶頸,使共建共享信息平臺的建設成為可能,也更有助于其不斷走向完善。高校圖書館要想實現與公共圖書館資源彼此之間的共建,像行之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網上資源的共享平臺建設、“云計算”基礎上數據庫的建立,編目之間的協同模式建設等措施應確實實施并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現彼此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各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建設[6]。
隨著科技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在實現資源共享上,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應建立科學的圖書館管理體制,不斷地加強彼此之間的宏觀協調,應積極主動地開展聯合互助,建立和完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平臺,在信息服務上尋求突破,既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促進彼此信息服務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進當地的文化事業發展。可以說,高校圖書館與城市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是科技和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引起高校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充分重視,在這一大趨勢中充分意識到其主人翁的意識,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讀者,才能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耿有三.高校與城市共建圖書館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7(4):17-19.
[2]李強.對地方高校與城市共建共享圖書館的思考[J].蘭臺世界,2011(24):67-68.
[3]韋仕江.我國圖書館管理需引進新的管理理念[J].柳州師專學報,2000(4):112-115.
[4]劉瑩.滇中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信息的資源共享[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7(3):61-65.
[5]楊德濤,王真.武漢城市圈內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1):84-86.
[6]黃華.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資源共建模式的構建[J].采寫編,201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