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嘉 宋南 沈陽工學院
新媒體的誕生是基于互聯網的發展,所謂新媒體,是指相對于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臺、電視臺等,通過網絡傳輸并具有交互能力的豐富媒體系統。傳統媒體的內容載體通常比較單一,如文字、聲音或圖像,而新媒體中的任何一個網站都采用多媒體方式,覆蓋了聲音、圖像和文字等多種展現手段。就傳輸載體而言,傳統媒體大多比較單一,而且屬于專有專用,如報紙、廣播發射臺、電視發射臺等,其交互也基本上屬于單向方式。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公交車上的移動電視、醫院視頻、銀行視頻等的廣泛應用,網絡電視、數字化報紙、多功能手機等全方位出擊。顯然,新媒體無論是在內容、傳輸和表現形式方面都更加豐富多樣。
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它的廣泛性既表現在內容載體,也表現在其傳輸載體上。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其內容的主要為可見性的圖文信息以及音頻等,所以這就使得傳統媒體的信息載體必須是有形的固定設備,如電視、廣播、報刊等,這些固定載體也就限制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空間,比如我們只能在晚上七點觀看到《新聞聯播》,今天的新聞只能在明天的報紙上閱讀到等,而新媒體則可以突破這些限制,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網絡手段隨時隨地了解身邊發生的信息,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信息的傳播更加廣泛和快速。
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是單方面的,作為輸出者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同觀眾的互動不能說是封閉的,但是受到播出時間、空間的限制,他們同觀眾的互動性極其有限看,新媒體則大大突破了這一點,有效的實現了同觀眾的實時互動和有效溝通。觀眾可以實時參與到媒體內容傳播中,并且可以隨時由信息的接收方轉變為信息的傳播方。近年來在年輕人中極其推崇的“直播”就是新媒體這一特性的最顯著表現,
觀眾可以通過新媒體來進行信息內筒的帥選,也就是說觀眾可以自行決定其想要看到的信息內容,也可以選擇觀眾想要進行傳播的信息內容,也就是說通過新媒體,任何人都可以對其接收、傳播的信息進行個性化的加工。而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是普遍的,觀眾只能被動接收,比如說在19:00-19:30期間,電視節目的主要選擇只能是《新聞聯播》,觀眾無法改變電視臺的節目播出,但是通過網絡觀眾可以在任何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進行觀看,完全自由、自主,這也是新媒體能飛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相較于傳統媒體的被動接收,新媒體給大眾帶來的更多是主動性的選擇。大家根據自己的個性、偏好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和過濾,挑選說自己想要接收的信息,找出想要傳遞給別人的信息,這個過程完全出于大眾的自主意識,新媒體不會給予任何的壓力。同時,新媒體信息發布同傳統媒體相比限制較少,不需要嚴格的從業標準,也使得大眾的主動性不斷提高,微博、微信的風靡也驗證了這一點,自媒體逐漸成為了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覆蓋面積越來越廣,使得傳統媒體播出渠道的壟斷優勢正在消解,原本專注于傳統媒體的受眾在被新媒體不斷蠶食、分化,導致傳統媒體的影響力開始走向下坡。
傳統媒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出于傳播渠道的主導方,觀眾只能被動的接受電視臺所播放的電視節目,自主選擇性基本只體現在電視頻道的選擇上。而進入新媒體時代,觀眾可以任意選擇他所要觀看的節目內容,突破節目空間、時間的限制,八十年代萬人空巷觀看電視劇的情景在現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新媒體不斷普及的今天,受眾可以在公交、地鐵等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觀看喜愛的電視節目。尤其在近年來,互聯網發展勢頭迅猛,視頻網站開始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和喜愛,各類視屏網站也充分發揮其網絡媒體的優勢開發、制作網絡電影、電視劇及各類綜藝節目,系帶的影響了節目的收視率,同時導致傳統媒體市場份額的下降。同時,新媒體的出現還顛覆了傳統媒體傳統“黃金時間”的說法,“黃金時間”的觀眾自行將自己分化到上下班及睡前等空閑時段,是得“黃金時間”的傳播效果大大縮水。
新媒體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將傳統媒體幾十年發展所積累的觀眾分化了大半,攻占了媒體行業的半壁江上,同時也迫使傳統媒體不得不開始同新媒體結合以尋求新發展,相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即將到來的5G時代,新媒體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大驚喜、更多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