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潔蕓
港珠澳大橋通車即將迎來“雙滿月”。加上今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持續霸占著人們的注意力。在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的目標中,新世界中國作為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港資企業之一,其在大灣區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鄭志剛表示,未來5年,大灣區是新世界發展在內地最優先的發展區域,將在該區域投入150億元人民幣。
“其實在大灣區概念提出之前,新世界就已經在華南打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項目。”新世界中國董事兼副行政總裁黃少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世界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所覆蓋的城市布局與其說是前瞻性的預判,不如歸結于地利之便。
上世紀80年代,新世界發展就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其開發的廣州中國大酒店項目曾一度是廣州的地標性建筑。這家五星級酒店也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的酒店。“那時中國內地,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都還沒有酒店的概念,當時都叫‘招待所。”黃少媚表示,“那時改革開放轟轟烈烈,廣州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所以當時公司最早發展的就是廣州、佛山、深圳地區。”
從珠江三角洲一體化躍升到粵港澳大灣區,和大灣區有如此深厚淵源的新世界中國將在大灣區的發展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果說我們能夠做一點貢獻的話,就是在交通樞紐城市建造大型綜合體。我們把項目做好,事實上就是對這個城市有所貢獻,就是在助力這個城市的發展。”黃少媚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我們所在的廣州東塔。以前廣州沒有這么高端的寫字樓,一些外資大企業來到廣州,看到當地沒有標志性建筑物,在這里投入的規模就很小,或者把重心放在上海、北京。但現在有了廣州東塔這么好的建筑,就起到了‘筑巢引鳳的作用,巢筑好了,鳳凰自然就會過來。”目前在廣州東塔辦公的幾乎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有些公司原本來廣州只租一千平方米,看到這么好的寫字樓,干脆把總部全搬過來,租了四五千平米。”黃少媚說,這其實就是對城市發展的一個貢獻。“一個城市所擁有的地標性建筑,可以吸引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人才”。
“展望未來發展,新世界中國將以大灣區發展為重點,圍繞大灣區9+2城市尋找機會。”黃少媚透露,未來該公司希望在地鐵和高鐵沿線或交通樞紐中心,發展超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優質住宅社區等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在全國、亞太地區是經濟活力、發展潛力俱佳的地區之一,也被認為是繼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正朝著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目標前進。那么,建造世界一流的城市群需要什么?黃少媚認為,在經濟發展中,房地產其實都扮演著“載體”的角色。“比如發展科技,需要科技園區;發展金融,需要好的辦公樓讓企業更好地做生意、好的酒店讓企業從事商務活動。因此,只有經濟體量如此巨大的地區,才能承載好的商業體,或者說商業體只有在經濟體量巨大的地方才能生根發展,擁有長遠的生命力。”▲
環球時報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