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指控兩名中國公民在十多年的時間里與中國國家安全部門聯合開展了一場廣泛的黑客活動,涉嫌滲透45家美國公司和政府機構,竊取知識產權和其他數據。
起訴書稱,名叫朱華和張士龍(均為音譯)的兩名嫌犯所在的組織從銀行和金融、電信、生物技術、汽車、醫療保險和采礦等多個行業的公司竊取信息。起訴書說,該組織還侵入了美國海軍,偷走了十多萬名人員的個人數據。
起訴書指兩名被告為華盈海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并宣稱他們與中國國家安全部天津市國家安全局合作。
這是美國對所謂“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活動”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起訴行動,它反映出美國正借用其發達的法律工具升級對華打壓。美方的起訴書指名道姓,會讓不明就里的人產生美方的確抓住了把柄的印象。然而美方的指控存在巨大邏輯漏洞,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出于政治目的而發起的一場構陷。
我們不知道被美方點名的兩名中國人和那家公司是否對美國的企業和機構有過黑客行為,但是,他們如此神通廣大,對美國的重要部門攻無不陷,想偷什么就能偷到什么,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嗎?
如果黑客能在互聯網世界如此飛檐走壁,一人偷盜便能勝過自主研發的千軍萬馬,那么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行業一定非黑客莫屬了。他們在黑道上能夠打敗海盜和販毒集團,白道上可以擊敗最偉大的創意公司,什么法律都擋不住他們的出現。而且最頂級的黑客扒手一定會出自美國和西方世界。
此前美國政府曾宣稱,中國的黑客活動一年讓美國損失數千億美元,無論從哪個角度推敲這話都很可笑。
其一,中國這么能偷,而且按美方所指已經偷十幾年了,偷了好幾萬億的知識產權,怎么還沒有把中國的科技現代化偷成功呢?中國為何還在從芯片到電動汽車,再到航空發動機等那么多領域落后于美國呢?
其二,正相反,美國使出渾身解數,連幾個黑客都對付不了,攻擊者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連到互聯網上的美國機構當屬傻子公司,它們究竟還有什么值得偷呢?
強烈的文化傲慢令一些美國精英深信,中國這么快發展,技術只能是偷來的。由于抓不到幾個中國間諜,就擴大化地認為中國赴美學者和留學生都有間諜嫌疑,并進一步認為,中國黑客在互聯網上大顯身手,對美國實施了知識產權洗劫。
中國民間有多少黑客,我們不知道,但沒有中國人會相信,他們能夠做中國科技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中國安全部門尤其沒有那么蠢和天真。
安全官員和幾名網絡游戲高手(他們可能是騙子)湊到一起,像科技百貨店一樣為中國完全不同的行業攫取最關鍵的外國技術,不顧中美關系大局潛入美國大鬧天宮,這讓了解中國體制的人聽上去多么可笑。
從哪里去尋找科技知識如此廣博的安全官員,他們又如何能夠建立起一頭對應各領域企業需求,另一頭有效控制、操縱黑客的復雜工作體系而又確保不出問題呢?在網絡安全早已成為中美之間最敏感問題之一的時候,誰來承擔這樣做的巨大風險呢?
在對中國網絡攻擊的指控上,美方已近乎歇斯底里。最新的指控顯示美方對華攻擊越來越有了全方位的態勢,中國很多部門都可能被卷入其中。它們躲不開,因此不能繼續恪守低調的哲學,而需直面美方的挑釁,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出更多的擔當。
最近幾個月,美方不斷出手,制裁解放軍高級將領,通過可能制裁中國西藏事務官員的法律,起訴、引渡“中國間諜”,指使盟國拘捕華為高管等等。中國需要全面反思被動的反應做法,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各種挑戰。中國是熱愛和平、行事風格溫和的國家,我們不能允許別人這樣一盆一盆地往我們身上潑臟水,中國要認真考慮全新的對策。▲
環球時報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