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2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民企推遲投資,不愿從銀行貸款小企業主菲利普·陳從未向銀行借過一分錢,哪怕是最困難的時候。在上海經營化妝品的陳說:“小公司很難從銀行貸款……哪怕如今容易了,我也不從銀行貸款。”
陳的經歷凸顯中國中小民營企業在經濟艱難期爭取貸款開設新業務、擴大現有業務或只是維持運行所面臨的困難。它還說明,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形勢下,小企業越發不愿意貸款投資。
民營企業的融資能力對中國經濟前景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占據多數經濟活動和就業。11月以來,中國領導人特別強調北京對私營經濟和小企業的支持。
政府已宣布一系列舉措扶持民企,包括放寬商業銀行資本要求以促進貸款,設立新融資工具以助民營企業發行債券。
最近政府更是要求銀行加大對小型民企貸款支持。上月副總理劉鶴表示,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須堅決予以糾正。因為民企是中國經濟的關鍵成分,對稅收貢獻為50%,對增長和城鎮就業的貢獻分別為60%和80%。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正加班加點發布新舉措,發起專門基金支持經營困難的民企。為促進對民企的貸款,政府還在保持去杠桿化總體態勢時略微縮減規模,這樣在當前面對美國貿易戰穩定經濟重點時,不會造成債務水平進一步擴大。
陳的公司今年訂單超過產能,但他決定擱置擴大生產的計劃。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姚艾丹說:“向中小企業貸款,在各國都是難題。”經濟上升時,銀行更愿向中小企業貸款。經濟下行時,銀行變得規避風險。”
為引導向小企業貸款,當局一直在向銀行發布指導,安排銀行與企業高管會面,還為向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的銀行減稅。本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新政策工具,進一步促進向小型民企的貸款。國有銀行注意到當局要求。比如中國工商銀行說今年全國新開230個專門面向小企業服務的中心。▲(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