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安
最近,華為公司的5G技術在一些歐美主要國家遭遇挫折。此前,華為在全球技術競爭領域的優勢已經明顯建立,近期的挫折是不是意味著,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出海”正逆風而行?
過去20年,全球互聯網的風險資本、商業模式和技術服務,主要由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商業模式上主要扮演追隨者角色。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高科技企業“走出去”漸成常態,這些應用技術的海外輸出背后,既依托于國內人口規模的海量應用,同時也有賴于不斷提升的技術創新能力。
中國的互聯網、通信等高科技企業不僅正在走向全球,也在逐步“領跑”相關行業。一方面,這是令人高興的現象,全球科技企業的技術輸出,第一次出現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逆向輸出”。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快速擴張的領先優勢也帶來諸多隱憂,尤其是跨國業務擴張中的文化和制度障礙,以及由于利潤增長和利益沖突帶來的“政策制約”。
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出海”,必然會遭遇挫折和限制,但只有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才能逆風
飛揚。最近,在多個國家的限制之下,華為還是拿下了23個5G項目大訂單,這充分說明,只要技術領先過硬、價格具有優勢,真正的市場需求不會被阻擋。另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BInsight統計,截至11月初,全世界287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有83家企業上榜,僅次于美國的135家。這一上升趨勢,與政府對高新技術的政策扶持、中國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日益重視有關。我們也期待著更多中國高科技企業,走出技術全球化“逆向輸出”的步伐,進一步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作者是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8-12-22